第69集传承之约

传承之约

 北方的冬日,寒风凛冽,吹得街边的枯枝瑟瑟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乱世里的诸多无奈与沧桑。在一座名为临渊城的地方,城里的百姓们都裹紧了棉衣,匆匆忙忙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只为了能在这艰难的世道里讨一口生计。

 钱万贯,这位曾经在江南富甲一方的商人,如今也逃到了这北方,躲避那连绵不绝的战火。他身着一袭略显陈旧却仍看得出质地精良的长袍,头戴一顶厚实的毡帽,眉眼间虽藏着往昔的富贵痕迹,却也多了几分历经世事的沧桑落寞。

 一日,钱万贯如往常一般,来到城中一处颇有名气的茶馆。茶馆里人声嘈杂,有赶路的客商在谈论着各地的局势,有本地的闲人在唠着家长里短,还有几位文人墨客正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着诗词书画。钱万贯寻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要了一壶热茶,默默地听着周围人的话语,思绪却飘到了远方,飘到了那幅被他藏起来的《清明上河图》上,也不知它如今是否还安然无恙。

 就在这时,茶馆的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一位身姿挺拔、气质儒雅的年轻人。他便是李逸尘,面容清秀,眉眼间透着一股书卷气,一袭月白色的长衫,腰间束着一根同色的丝带,更显风姿卓然。李逸尘一进茶馆,便被那几位文人墨客的谈论声吸引,听到他们正提及一些书画名作,不禁也凑了过去,想要一同探讨一番。

 众人正说着,不知是谁提到了《清明上河图》,言语间满是对这幅画的赞叹与神往,说那画里描绘的北宋汴京之繁华,简直就是人间盛景,只可惜如今这乱世,也不知这样的宝贝流落到了何处。李逸尘听着,心中也是一阵感慨,他自幼痴迷书画,对《清明上河图》更是早有耳闻,只恨自己无缘得见真品,每每想起,都觉得是一大憾事。

 而坐在角落里的钱万贯,听到众人谈论《清明上河图》,心中一动,下意识地抬眼看向了那群人,目光恰好与李逸尘对上。李逸尘见钱万贯的眼神中似有深意,便微微拱手,礼貌地问道:“这位先生,看您神色,莫不是对《清明上河图》也有所了解?”

 钱万贯先是一愣,随后微微一笑,起身回礼道:“略知一二罢了,只是这幅画太过传奇,任谁听闻,怕都会有些感慨。”

 李逸尘见钱万贯谈吐不凡,心中更生好奇,便邀请钱万贯一同入座,想与他好好聊聊这幅画。钱万贯也不推辞,欣然应允,两人就此相谈起来。

 一开始,只是简单地说着《清明上河图》的传闻,比如那画里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各行各业都在那画卷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那汴京的街道、桥梁、店铺,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时代。可随着交谈渐深,钱万贯发现李逸尘对书画的见解独到且深刻,并非只是泛泛而谈的门外汉。

 李逸尘引经据典,从古时的书画技法说到不同朝代的审美风格,又谈及《清明上河图》对于后世研究北宋民俗风情、城市布局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言语间满是对书画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尊重。钱万贯心中暗暗赞许,不禁多问了几句李逸尘的过往。

 原来,李逸尘出身书香门第,家中长辈皆是饱学之士,他自幼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对诗词书画有着极高的天赋与热情。奈何生逢乱世,家道中落,如今也只能靠着给人写写书信、教教孩童读书识字勉强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下过对书画的钻研。

 钱万贯听着李逸尘的讲述,心中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难得。再细细打量他的神情举止,只见他眼神清澈,说话诚恳,一举一动间都透着一股正直善良的气息,心中便认定这是个品德高尚之人。

 两人这一聊,竟从午后一直聊到了华灯初上,茶馆里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们却还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书画的世界里。直到伙计过来提醒,两人才回过神来,相视一笑,都觉得今日这相遇实在是难得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