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 集图成惊世(第2页)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中也明白,如今的局势或许并非如那些奸臣口中所说的那般一片大好,可又顾虑着若是承认了画中所揭示的问题,岂不是显得自己治国不力。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一旁的忠臣李大人站了出来。李大人为官多年,一向刚正不阿,心系国家和百姓。他向皇帝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张画师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实乃国宝啊。自古以来,画师作画便是记录世间万象,张画师以其精湛技艺,将我汴京的风貌完整呈现,这其中有繁华之处,那是彰显我大宋的昌盛,可些许隐忧,也正是提醒陛下和朝廷要居安思危,怎能说是诋毁呢?陛下若能细观此画,定能从中洞察到许多平日里难以察觉之事,对我大宋的治理大有裨益啊。”

 王钦若一听,赶忙反驳道:“李大人,你这是偏袒张择端,若这幅画流传出去,让百姓们看到了,定会引起人心惶惶,不利于朝廷的稳定啊。”

 李大人义正言辞地回应道:“宰相大人,百姓们又岂是那般不明事理之人,若朝廷能正视画中所反映之事,积极解决,那百姓只会更加拥戴朝廷,何来人心惶惶之说。倒是一味地隐瞒,才会让问题越积越多,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才是危害国家啊。”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各执一词,有的站在王钦若一边,害怕画中之事牵连到自己,有的则认同李大人的看法,觉得应该让皇帝看到真实的情况。

 皇帝看着底下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十分纠结。一方面,他不想承认朝廷存在诸多问题,可另一方面,李大人的话又不无道理,毕竟他也希望大宋能够长治久安。

 皇帝定夺

 皇帝沉默了许久,最终缓缓开口道:“张择端,你作画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这画中所绘内容,确实容易引起诸多争议。朕念你也是一片忠心,此次便不追究你的罪责了,不过这《清明上河图》,朕就先收归皇宫,暂不对外展示了,待朕仔细斟酌之后,再做定夺。”

 张择端听闻,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他原本期望皇帝能凭借这幅画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应对危机,可如今画作被收走,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但好歹皇帝没有听信奸臣之言将自己治罪,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他赶忙谢恩道:“多谢陛下开恩,微臣只愿陛下能早日从画中洞察局势,让我大宋能安稳度过这艰难之时。”

 王钦若见皇帝没有严惩张择端,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得暗自咬牙切齿,想着日后再找机会对付张择端。

 而李大人则微微叹了口气,他知道皇帝此举只是暂时平息了这场纷争,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远远不够。不过当下也只能如此了,只希望皇帝真的能用心去看那幅《清明上河图》,有所感悟。

 随后,皇帝便命人将《清明上河图》收了起来,放置在了皇宫的库房之中。那库房里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书画典籍,《清明上河图》被放在了一个角落里,仿佛暂时被遗忘在了这深宫之中。

 画师之心

 张择端回到家中,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回想着朝堂上的一幕幕,心中满是无奈与忧虑。妻子见他这般模样,赶忙过来安慰道:“相公,今日虽没能如你所愿,但好歹陛下也没有怪罪于你,这画既已进了皇宫,说不定哪天陛下看了,就会重视起来呢。”

 张择端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夫人,我只怕那幅画会被一直尘封在库房里,如今朝廷奸臣当道,陛下又被他们蒙蔽,想要做出改变,谈何容易啊。可我身为大宋子民,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陷入危机而无动于衷呢。”

 妻子轻轻握住他的手,说道:“相公,你的心意我懂,你已经尽力了,接下来的事,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张择端望着窗外的汴京城,喃喃自语道:“我虽只是一介画师,但画笔亦能为刀剑,我定要让世人看到这真实的世界,哪怕现在这幅画被收了起来,我也可以继续用我的画笔,记录下这世间的一切,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

 从那之后,张择端依旧每日在画室中作画,他画下了汴京百姓在战乱阴影下的艰难生活,画下了边境的烽火硝烟,画下了那些忠臣良将们为了国家四处奔走的身影。他将这些画作悄悄地拿给身边的人看,希望能一点点唤醒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必须要团结起来,对抗那即将到来的灾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宫中暗流

 皇宫之中,围绕着《清明上河图》也悄然掀起了一阵暗流。王钦若虽然在朝堂上暂时没能扳倒张择端,但他并未就此罢休。他暗中指使自己的心腹太监,去库房查看那幅画,想着若是能从中找出什么把柄,或者干脆将画毁掉,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心腹太监趁着夜色,偷偷潜入了库房。库房里阴暗潮湿,堆满了各种物品,找起那幅《清明上河图》来还颇费了一番功夫。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刚想打开画卷,看看是否能做点手脚,却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巡逻侍卫的脚步声。

 太监吓得赶忙将画放回原处,躲了起来。等侍卫走远了,他才又悄悄探出头来,可此时他也不敢再多停留,怕被人发现,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