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 集和平的到来(第2页)
他们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危机,有一回,张逸云带领的义军被金兵围困在了一个山谷之中,金兵人数众多,且占据了有利地形,形势万分危急。林婉儿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一边稳定后方百姓的情绪,一边四处联络其他的义军队伍前来救援。在那漫长又煎熬的几日里,张逸云带着兄弟们拼死抵抗,粮食渐渐耗尽,大家都疲惫不堪,但心中的信念却从未熄灭。终于,在林婉儿的不懈努力下,几支义军合力赶来,里应外合,冲破了金兵的包围圈,那一次,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可也更加坚定了彼此要将金兵彻底赶出北宋的决心。
如今,看着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景象,两人都深知,这和平是用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他们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也终究没有白费。
随着和平的降临,北宋仿佛一下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那曾经因为战争而停滞的文化事业,开始重新蓬勃发展起来。各地的文人墨客纷纷走出家门,相聚在一起,吟诗作画,探讨学问。曾经被焚毁的书院又重新建立起来,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回荡在大街小巷。
张逸云看着这文化复苏的景象,心中满是欢喜,他找到林婉儿,说道:“婉儿,如今这和平的日子来之不易,咱们得为这文化的繁荣再多出份力呀。”林婉儿微笑着点头,她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在两人的倡导下,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汴京举行。各地有名的学者、诗人、画家都受邀而来,大家齐聚一堂,分享着自己的佳作与心得。活动现场,有人吟诗,那诗词或豪迈壮阔,抒发着对国家和平的赞美,或婉约细腻,描绘着百姓生活的点滴美好;有人作画,那画卷上展现出的是北宋山河的壮丽景色,是城镇乡村的热闹祥和,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而经济方面,也同样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边境的贸易重新开启,北宋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通过商队源源不断地运往周边各国,换回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稀缺的物资。国内的集市也日益繁荣,大街小巷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张逸云看到许多百姓虽然生活逐渐安稳了,可因为战争的破坏,不少人还缺少一技之长,难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于是,他便和林婉儿商量,要开办一些手工作坊,教百姓们手艺,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
很快,在两人的努力下,一个个制作陶瓷、纺织丝绸的手工作坊在各地建立起来。张逸云亲自去请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来授课,而林婉儿则负责组织百姓们前来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手忙脚乱,可在老师傅们耐心的教导下,百姓们渐渐掌握了技巧,制作出的产品也越来越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