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灵感涌现

第七集:灵感涌现

 北宋仁宗年间的汴京,宛如一座巨大的舞台,每日都在上演着人间百态,而张择端,便是那台下最用心的观察者,一心要将这舞台上的精彩尽数绘入自己的《清明上河图》中。

 自那次从皇宫匆忙逃离后,张择端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皇宫的壮丽奢华、一砖一瓦的精致雕琢、宫廷众人的仪态服饰,都如同刻在了他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回到自己那位于汴京角落的简陋住所后,他便迫不及待地铺开了画卷,想要将脑海中那些璀璨的画面一一呈现出来。

 起初,他只是凭着记忆,勾勒出皇宫那高大巍峨的宫门,朱红色的大门上,一排排金色的门钉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皇家的威严。门两侧的石狮子,张牙舞爪,栩栩如生,每一处纹理都彰显着雕刻工匠的高超技艺。可画着画着,张择端却停了下来,眉头微微皱起。他深知,若只是单纯地描绘皇宫的外观,那这幅画便只是徒有其表的华丽,缺乏了灵魂,也与他心中想要展现的汴京全貌背道而驰。

 那段日子里,张择端陷入了一种痴迷又有些苦恼的状态。白日里,他依旧如往常一般穿梭在汴京的大街小巷。他来到了汴河河畔,清晨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面上船只往来如梭。一艘艘漕船满载着货物,船夫们喊着号子,奋力地划着桨,有的船只吃水很深,显然装载着沉甸甸的物资,或许是从南方运来的粮食、丝绸,又或是各种奇珍异宝。这些物资将要通过汴河,运往汴京的各个角落,支撑起这座城市的繁华。张择端静静地站在岸边,观察着船夫们脸上的汗水与神情,那是生活的辛劳,也是对生计的执着。

 沿着河岸往前走,便是热闹非凡的码头。码头边,搬运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一箱箱、一捆捆的物品从船上被搬到岸上,又被迅速地运往各处。商人们在一旁指挥着,时而焦急地催促,时而又与旁人讨价还价,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张择端的目光被一位老者吸引住了,那老者坐在一堆货物旁,手中拿着账本,正仔细地记录着什么,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也赋予了他一种别样的沉稳。张择端心想,这老者定是见证了这码头多年的兴衰变迁,每一笔账目里或许都藏着一段故事。

 离开码头,走进城内的街市,更是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幌子随风飘动,幌子上写着各个店铺的名号与经营范围,有卖笔墨纸砚的文房店,店内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有那摆满了绫罗绸缎的绸缎庄,彩色的丝绸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还有那阵阵飘香的酒肆,客人们坐在里面,或是高谈阔论,或是浅酌低吟。张择端路过一家包子铺,蒸笼里冒出腾腾热气,那热气中裹挟着面食的香气,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包子铺的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手上的动作却不停歇,熟练地包着包子,那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包子,仿佛就是生活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