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邪祟

竹筒在火上转着圈烤,外皮渐渐泛起焦褐。我蹲在旁边直咽口水,突然听见溪对岸传来"噗通"一声。转头看见几个小孩扒着新扎的竹筏往水里跳,胖子举着根竹竿在岸上蹦:"小兔崽子!那是吴邪的宝贝筏子——"

 小哥已经起身往溪边跑,我抄起竹筒饭跟在后头。竹筏歪歪扭扭漂在江心,三个小孩抱着浮木笑成一团,其中扎羊角辫的丫头手里还攥着根鱼线,鱼钩上挂着片水草。

 "胖爷我刚教你们钓鱼,不是让你们跳水!"胖子把竹竿戳进水里当船桨,划得水花四溅。我蹲在岸边帮浑身湿透的孩子拧衣服,转头看见小哥正检查竹筏的绳结,黑衬衫被水浸得贴在背上。

 "绳子松了。"他摸出随身的匕首削竹片加固,动作快得像在刻木牌。羊角辫丫头凑过去,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大哥哥,你会刻小人吗?"

 小哥没吭声,却从兜里掏出块软木,三两下削出只振翅的小鸟。小孩们立刻围上来,叽叽喳喳要学刻竹哨。胖子撑着竹筏回来,头发滴着水还不忘贫嘴:"张大师开班授课了?早说啊,胖爷我还能教吹糖人——虽然上次把糖稀吹成了鼻涕泡。"

 笑声惊飞了芦苇丛里的白鹭。我把烤得喷香的竹筒饭劈开,糯米混着野菇的香气顿时散开。胖子抢过最大的一节,烫得直哈气:"得,今儿新增项目——竹筏漂流、刻竹体验,再加上胖爷秘制竹筒宴!"

 正说着,村长拄着拐杖颤巍巍走来,烟袋锅子指着我们笑:"后生们折腾得热闹,县电视台下午要来拍宣传片......"他话音未落,胖子已经把竹筒饭往村长手里塞:"来!尝尝雨村农家乐,保证比城里五星级酒店香!"

 小哥默默给孩子们分发竹哨,新削的竹片在阳光下泛着青碧。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我望着炊烟袅袅的竹林,突然觉得这手忙脚乱的日子,倒比在古董店守摊有意思多了。

 胖子一听电视台要来,立马来了精神,把沾着饭粒的嘴一抹,扯着嗓子喊:“都听好了!待会儿都给我精神点,咱雨村能不能上电视,就看这把了!”说着,他撸起袖子,开始指挥几个家长收拾现场,把散落的野莓和竹筒归置整齐。

 我和小哥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笑,继续手头的活儿。小哥已经用竹条编了个简易的鱼篓,放在溪边等着装待会儿钓上来的鱼;我则把剩下的竹筒饭用荷叶包好,准备给晚些来的游客留着。

 没多久,一辆白色的采访车停在了竹林外。几个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一下车,胖子就迎了上去,点头哈腰的样子活像个店小二:“欢迎欢迎!快请进!咱雨村的宝贝可多着呢!”

 记者们架好机器,开始拍摄孩子们吹竹哨的画面。羊角辫丫头第一个吹出了声,虽然调子歪歪扭扭,却把所有人都逗乐了。胖子趁机凑到镜头前,拿起个铁皮青蛙示范:“您看这老物件,城里可找不着!”说着拧动发条,“呱嗒呱嗒”的声音惊得记者手里的话筒都抖了一下。

 村长被请去介绍雨村的历史,他抽着烟袋锅子,慢悠悠地说着村里的老故事。小哥不知何时站到了竹筏旁,默默地把记者们的设备一件件搬到筏上,准备带他们去溪中游拍。

 我在一旁帮忙递道具,突然听见记者问:“这些活动都是你们策划的?”胖子胸脯一挺:“那当然!我和吴邪、小哥,铁三角组合!”他伸手比划,差点打翻了记者的三脚架,“就说这竹筒饭,秘方可是从......”

 “从胖爷的梦里头偷来的!”我赶紧接话,把他往旁边拽了拽。小哥撑着竹筏回头看了我们一眼,嘴角似乎闪过一丝笑意。竹筏缓缓划向溪心,镜头里,孩子们的竹哨声、胖子的吆喝声,混着潺潺的流水声,倒真成了一曲热热闹闹的雨村小调。

 拍摄正热闹时,溪对岸的草丛突然传来“哗啦”一阵响。几个小孩吓得抱住记者的腿,胖子抄起根竹篙就往前冲,嘴里嚷嚷:“都躲我身后!指不定是......”话没说完,窜出只浑身泥巴的老黄牛,角上还挂着半截红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