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家的身份被村花曝光铁不拐
第329章 扬州八卦和八大山人(第2页)
没有意外,最后《赶驴图》以4.5亿落锤,被刘益带走。
“太壕无人性了。”夏雨都忍不住吐槽。
这种级别的竞拍,他们真的就只能看热闹,没有资本报价。
接下来,二十多幅画的拍卖都平平无奇,最低的甚至成交价只有三十七万,跟《赶驴图》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夏雨都拍下一件,不能完全说是古画,而是一柄折扇,了他278万元。
折扇一面是竹墨画,另一面则是一首诗。根据鉴定,创作者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郑燮。郑燮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说郑板桥,大家肯定恍然大悟。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之所以叫“八怪”,是因为他们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
“原来是八个人呀!我怎么印象中是一个人”圆圆忍不住说道。
“那圆圆姐你肯定将扬州八怪和八大山人给搞混淆了。扬州八怪是指清代扬州的八位画家,而八大山人是特指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方醒解释道。
说起来,八大山人的朱耷还是明朝皇族后代,是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明朝灭亡后,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他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通常情况下,八大山人的作品会比扬州八怪的更有价值一点。”方醒接着说道。
当然了,郑板桥也不差太多,尤其是他的墨竹图,就像齐白石的虾一样,都是“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