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霸气护主(第2页)
整个2006年,出名的电影星辰娱乐占了一半。
这一半都不参加评奖,那么剩下的那些评出来的影帝影后就显得水分很大。
陈嘉尚脸色阴沉,全程没有笑脸。
金像奖是香港的脸面,被他办成这个样子,他自己也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但局势却不由得他控制。
去年的那帮人已经把人得罪狠了,他临危受命,担当这个金像奖主席,也挽救不了颓势。
真子单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来了。
陈曦没有明确表示他不能来,和张辰合作的袁和平,梁佳辉,王景等人也都出席了金像奖。
他觉得天要是真塌了,也有高个的顶着,所以他来了。
可惜,最佳动作指导落败于袁和平。
“丹尼仔,待会记者肯定会采访你,记住一定要谨言慎行,别着了那帮记者的道。他们肯定会拐着弯问你,记住,只谈自己,其他的都不表态。”
早年间王景与真子单的关系并不好。
最初的时候,王景用每部100万的价格签了真子单三部片约,并许诺让元奎为其量身打造电影。
但实际拍摄时,真子单发现没有足够预算和时间来完成像样的动作场面,感觉自己的才华和时间被浪费,最终赎回了合约。
不过这两年两人的关系稍有缓和,真子单又刚好坐在他旁边,就顺嘴提醒一句。
真子单警醒,他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果然,没一会媒体就过来采访。
“这一次落败有什么感受”
“很惋惜,但会继续努力,败给袁八爷我心服口服,八爷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你感觉这次的金像奖怎么样”
“非常好,看的出来陈主席为这一届的金像奖付出了很多……”
“对内地电影什么看法”
“很优秀,《黄金甲》我也有看过,巩俐小姐演技高超……”
“那你觉得他和《画皮》里的范彬彬相比如何”
这就是赤果果的搞事了。
真子单看了对面的记者一眼,如果这附近有个小巷子,他没准就把对方拉进去k一顿了。
当着我的面挖坑,还顺便推一把。
“这样的问题我不方便回答,采访就到这里吧。”
真子单回到座位,送给王景一个感激的眼神。
要不是他那个提醒,自己没准就真着了他们的道。
王景则暗暗点头,小伙子还不算太傻。
记者还不甘心,趁着休息期间又采访了不少其他人,但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态度。
对金像奖大夸特夸,但被问到张辰以及星辰娱乐的相关问题则三缄其口。
金像奖我们支持,但张辰我们也不得罪。
媒体是媒体,个人是个人。
都是人精,以后没准就要靠人家给饭吃,没必要无端得罪人。
但也有那不机密(聪明)的。
休息之后继续之前的颁奖环节,主持人之一的黄秋声突然说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今天的气氛好古怪”
其他两个主持人还以为他在活跃气氛,配合道:“有吗,哪里古怪了”
“好像拿奖的那些人都不是很开心,我有观察过,他们接过奖杯时候的脸色……”
另一个主持人林子聪反应要快一些,马上意识到黄秋声想说什么,赶忙岔开话题:“啊有吗,我觉得没有诶,你看观众是不是都等不及了,我们是不是……”
曾宝仪慢了一步,但也感觉到了异常,配合着林子聪:“是啊,我都感觉到他们刀人的眼神了,我们废话是不是太多了,浪费了太多时间……”
可黄秋声却好像打定了主意一般:“不用急,时间很充裕的,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某些与金像奖对着干的家伙,我们不需要太在意,金像奖是香港人的金像奖,我们不应该太在乎其他人的想法,这里是香港,香港人的香港,他不一定每次都来,但金像奖却会一直办下去……”
黄秋声说完,满以为会有人配合他,但两位主持人都闭了嘴,好像忘记了他的存在一般。
场面出现短暂的尴尬,倒是嘉宾处的一些人给予了不小的掌声。
不用猜也知道,是曾智伟那些人。
陈嘉尚看着台上兀自不自知的黄秋声叹了口气,怎么每年金像奖都是坏在主持人上。
去年是曾智伟,今年是黄秋声……
他已经做出决定了,这届颁奖礼一结束他立马就会辞去金像奖主席的职位。
这主席谁愿意当谁当,反正他是当不了了。
嘉宾席中,大部分人都在礼貌性的鼓掌,王景却连礼貌都懒得做,就那么双手抱胸,看着台上的黄秋声。
王天林能在风云变幻的无线台屹立不倒,因为他在立场方面从来没有出过错。
作为王天林的儿子,王景在这块也看得很清。
端谁的碗就要向着谁说话。
黄秋声今天公然落张辰的面子,他无力阻止,但也肯定不会附和。
而且他很看不上黄秋声的自作聪明,满场的人都在装傻,偏偏你要说出来。
大家都知道这届的影帝影后很水,但大家都不说,就还能维持最后的体面。
你说出来,就亲手撕破了大家的体面。
这相当于得罪了所有人,更别说还得罪了张辰。
也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时候镜头正好扫到了王景这一片,实时呈现的大屏幕上,不鼓掌的王景在鼓掌的人群中就好像鹤立鸡群一样显眼。
旁边的真子单看到大屏幕才好像反应过来,也停止了鼓掌的动作。
这一幕同样呈现在大屏幕上,被所有人看在了眼里。
尴尬!
大写的尴尬!
……
金像奖发生的这一切张辰并不知道,他已经飞去了北美,去参加《朱诺》的庆功宴。
650万美元的成本,在北美狂揽1.4亿票房。
1:20的收益比。
创造了小成本的奇迹,又一个被上帝亲吻过额头的家伙。
戴安这个名字这两天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媒体上面,俨然一副金牌制片人的派头。
谁能想到一个少女怀孕的题材,居然能玩出这种票房。
这里面的逻辑让大家看不懂。
但有人看得懂,就是戴安。
不少影视公司都冲她伸出了橄榄枝,期望她能再次复制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