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探班

第449章 探班

 

《月球》这种片子,拍摄起来其实挺简单的。

 

所有的场景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太空舱,智能机器人莫斯,负责在外面采矿的月球车。

 

故事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太空舱内发生,出舱一共只有三次。

 

一开始的戏,基本都是主角在太空舱内日常,锻炼身体,看视频,与莫斯对话……

 

单人的镜头几乎不会ng,等5号克隆体和6号克隆体同框的时候才稍稍有了一些难度。

 

杰森一人分饰两角。

 

每次两人同框的表演,杰森都需要先扮演一遍5号克隆体,然后换装扮演6号克隆体。

 

到时候通过后期将两人的表演同框就完成了整体画面,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一些细节的地方不要穿帮。

 

不过这个也有办法解决,这次张辰采用的是数码拍摄,也就是说他用的是数码摄像机而不是传统的胶片摄像机。

 

数码摄像机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时看到画面,穿帮的镜头马上就可以发现。

 

比如两人同框聊天,同样是拍两遍,如果目光的焦点对不上,就会很出戏。

 

如果是胶片摄影机就很难克服这点,只能靠现场工作人员人为判断。

 

原时空,程龙有一部电影叫《双龙会》,程龙扮演双胞胎兄弟,就有很多这种穿帮画面。

 

两人同框的时候,目光焦点都对不上。

 

也就是那个年代的观众不挑,如果放在后世,估计能被骂出翔来。

 

但一样的画面,用数字摄影机就可以解决。

 

宁昊在剧组的工作就是拷卡。

 

所谓的拷卡就是数字摄像机拍满了之后把内存卡取出来拷贝到专用的存储介质里去。

 

就这么个工作。

 

“咔,这个镜头过了,今天上午就拍到这吧,大家先吃饭吧,吃完饭再接着拍”

 

张辰一声令下,剧组收工。

 

工作人员们纷纷走向食堂。

 

在摄影棚里拍摄真的非常方便,不仅转场容易,就连吃饭都简单许多。

 

如果是在外面,就只能吃盒饭,哪怕是横店也不例外。

 

但这里是中影数字基地,是有食堂的。

 

宁昊将最后一张卡拷贝完,然后将存储介质锁进保险柜里,这才和张辰想跟着去食堂吃饭。

 

张辰是导演,剧组里权力最大的人,吃的是小灶。

 

剧组里面伙食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如果你的谱够大,还可以带自己的厨子。

 

周星驰拍片的时候就带着四个厨子,想吃中餐吃中餐,想吃西餐吃西餐。

 

宁昊自然是跟张辰混小灶的,一同的还有杰森,和各部门的主管。

 

宁昊和张辰端着餐盘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周围空空荡荡,如果导演没有凑一起的意思,是没有人会主动往过凑的。

 

“要不要醋”

 

“来点来点”

 

两个都是煤炭省人,无醋不欢。

 

煤炭省人都爱吃醋,而且只爱吃自家的老陈醋。

 

在煤炭省的大学食堂里有一种奇观,就是有饮水机里灌满了醋。

 

这种奇观全国只有煤炭省的大学里才会出现。

 

宁昊夹起一块五肉片沾了沾醋,原本有些肥腻的五肉立马就不腻了。

 

塞进嘴里,满口喷香。

 

“辰子,我一直想问你……”

 

宁昊一边咀嚼,一边聊天,嘴里囔囔的。

 

“什么”

 

张辰吃饭的动作也不见停。

 

“你为什么一定要做科幻片呢”

 

宁昊也是随便聊天,动作不停,顺便还从张辰餐盘里夹了一块回锅肉。

 

张辰正吃的满口喷香,用纸巾擦了擦嘴:“为什么要做科幻片

 

嗯……

 

因为它复杂吧

 

科幻片大概是涵盖电影工业中工种最多的一种题材了,而且是对新技术要求最高的。

 

电影的趋势,一定是要工业化的。

 

电影工业化越强大,才越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你看香港,以前号称‘东方好莱坞’。

 

一个弹丸之地,几百万人口而已,出品的电影数量却能与强大的好莱坞媲美。

 

香港这么牛,后来都败落了。

 

为什么

 

别人都说是因为失去台湾等外埠市场,但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挡住西方的工业化电影。

 

《终结者》

 

《侏罗纪公园》

 

这两部特效大片登录香港的那一刻起,其实香港电影就已经败了。

 

他们的爱情片,动作片,警匪片都不错,但就是打不过特效片。、

 

徐可曾经尝试做过科幻片,但他没成功。

 

如果成功了,今天的香港电影可能又是另一幅模样。

 

现在的内地其实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韩三坪在推大片策略。

 

某种程度上,大片可以对抗好莱坞电影。

 

所以我们败的不像香港那么快,但在电影工业化这块依旧差距巨大。

 

其实我在做的,和当年的徐可差不多。

 

只不过我比他多作了一些,就是电影工业化的基础建设。

 

想要实现电影工业化,配套的设施是必不可少。

 

你总不能做个道具都需要去国外订购吧。

 

但这些东西在国内目前都没有,所以《环太平洋》我只能从0做起。

 

如果《环太平洋》成功了,那么第二部,同样的规模,可能就不需要8亿那么多了,没准6亿就能拍下来。

 

因为相关的配套已经有了。

 

越往后,配套越全面,电影的成本就越低。

 

但趟路子这事,费力不讨好,谁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