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读者》和《意林》(第3页)

 

在此之前,特工片也是他们的强项,《007》《谍影重重》……

 

这种类型的片子只有好莱坞才玩得转,换了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行。

 

然后我弄出了《飓风营救》,开创特工片新流派,老美的观众也很喜欢啊。

 

我既然能弄特工片,就也能弄科幻片

 

你们觉得好莱坞电影强,是因为你们看过的好莱坞电影都是好莱坞的精品。

 

国内一年才几部进口片配额,这么说吧,能够进入国内的好莱坞电影,或者说你们能够听过名字的好莱坞电影,都是千挑万选的。

 

这些电影即便在好莱坞,也是最能打的那一批。

 

这些最优秀的电影进入国内,我们当然打不过。

 

毕竟中美电影有差距嘛

 

人家1968年就有《2001太空漫游》,1979年就拍出了《异形》……

 

但差距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所以我推崇类型片

 

恐怖片,爱情片,动作片,文艺片,喜剧片,这些赛道上差距并不明显,只要用心做出精品,甚至可以反超。

 

科幻片稍微复杂一点,涉及到电影工业。

 

但这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就完了。

 

我们的先辈们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我们当然也可以。

 

至于说我从来没有拍过科幻片,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终结者》前甚至还没拍过电影呢

 

那不是比我还不如,可《终结者》大获成功

 

凭什么《环太平洋》就不行

 

好莱坞的大片为什么叫大片,因为它们制作精良,这精良就是用钱砸出来的。

 

《环太平洋》也是如此,我们有宏大的场面,相关的制作团队也是最好的,投资比其他的大片一点不少,各种设计,细节的较真程度比他们只高不低。

 

对于好莱坞,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害怕,而应该是追赶。

 

学习它,超越它,战胜它

 

如果说国内还有人能拍科幻片,那非我莫属,我最年轻,我最有想象力,我战绩最好,所以我最合适

 



 

张辰这篇博客一出,马上就被水军转发到各个论坛,立马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牧羊犬’立马成为网络上最热的词。

 

最先破防的是一大批网友:

 

“我擦,这些故事我真的看过,我真是脑残,我当时居然信了”

 

“我也是脑残,我当时也信了”

 

“什么,你告诉我华盛顿砍樱桃树有居然是假的拜托,这故事当年可是我的老师讲给我们听得”

 

“那你老师也是脑残”

 

“弱弱的问一句,不会有人真的喝过日本马桶里的水吧”

 

“哥们,你猜我喝没喝”

 

张辰的话仿佛一支注射器,许多人都炸毛了。

 

网友们经过最初的震惊和羞愧后,马上就把这种情绪发泄到了张辰提到的那两本杂志上去。

 

《读者》和《意林》成为网暴中心

 

网络上到处都是对这两家杂志的谩骂。

 

一时间,‘牧羊犬’成了最具侮辱性称号。

 

按照张辰提供的方法,一些牧羊犬被找了出来。

 

但还有更多的牧羊犬隐藏在普通人中,这些人涉及各个行业,传媒专家、记者、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金融、法律……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恨死了张辰。

 

张辰的话几乎就是在断送他们的人生。

 

他们当然不允许。

 

你不让我活,那我也不让你活

 

同一时间,对张辰的诋毁与谩骂也充斥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这些人很快就统一了攻击方式,就抓住一点——张辰没有任何一部成功的科幻作品。

 

没有就是没有

 

说破天也是没有。

 

没有拍过任何一部科幻作品的张辰居然一上来就是一亿美元的大项目,而这里面大部分的钱还是国家的钱,这不是拿着国家的钱练手是什么

 

即便韩三坪和任中伦没有再给他打过任何一个电话,张辰依旧能感受到两人承受的巨大压力。

 

牧羊犬很多都是精英学者,这些人在各行各业都算是成功人士,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因此,这次声讨张辰的声音特别的大。

 

张辰有种感觉,如果他不做点什么的话,《环太平洋》项目还真的可能被叫停。

 

如果中影和上影退出,那么华纳肯定也会退出,《环太平洋》必定流产。

 

所以张辰必须做点什么

 

如何才能堵住那些人的嘴

 

证明自己。

 

最快的方法当然是拍出一部成功的科幻作品,而且必须要快。

 

可科幻片都涉及到特效,怎么可能快,然后他的脑海里就想到了两部电影——《月球》和《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