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拍电影,真的不挣钱(第3页)
张辰不在意的耸耸肩:“我作为编剧,有5%的票房分成”
“那是多少”
“大概150万美元吧。”
这些人并不知道票房分成意味着什么,还在纠结于数字。
听到150万美元,换算成港币大概就是1200万,是不少,但也不至于让人惊讶。
梁文道换了个话题:“听说《寂静之地》是中美同步上映”
“是的,中国这边是星辰娱乐主控发行,北美那边则是新线……”
“我知道香港这边的票房很高,内地那边怎么样”
不知道是没做功课还是故意给话题,梁文道如是问到。
“到今天为止已经过了1.5亿”
“你的目标是多少2亿吗”
“嗯,2亿吧,这片子想破2亿还是有点难度的”
“那你最后能分到多少”
“内地所有的电影票房需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和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
剩余的票房中,影院和院线通常会提留大约57%。剩余的43%中,制片方和发行方通常会获得大约40%的份额,一般发行方的费用是7%,那么制片方的最终收益是35%……
按照2亿票房的话,大概是7000万的样子,成本是2000多万,所以利润只有4000多万,这4000多万是所有的投资人瓜分,所以分到我手里,其实就没多少了”
“哇哦,那岂不是说你在内地做一部破两亿的大片,收益甚至有可能比不上美国那边一部小成本的编剧收益”
“差不多吧。”
“那北美那边呢,那边票房如何?”
“总票房我不知道,首周末票房好像是3000多万”
这个数字是瞒不住的,因为有媒体已经报道过了。
“相当于是成本的10倍,那岂不是大赚了”
张辰摇摇头:“不是这么算的”
张辰觉得太高调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要藏拙。
俗话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北美那边电影票房主要看前两周,综合下来最终票房大概在7000万-8000万之间
北美采用的是阶梯分成,就是第一周高,之后每周递减,综合平均下来就算是50%吧,也就是4000万美元。
但北美的发行费可不是国内的7%,而是20%,所以制片方最终只有2600万美元,再和其他投资人按比例分,最后到手也就几百万美元,可能比国内的多点,但也多的有限”
张辰已经在尽力藏拙了。
什么版权售卖之类的他根本没说,可即便这样也把对面的两人惊到了。
算明白了这个账,两人立马就不淡定了。
“做电影这么挣钱吗”
这么算下来,张辰做一部电影,多了不敢说,大几千万肯定是有的。
这赚钱能力,太恐怖了
梁文道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为什么国内的分账比例那么低北美最高能达到60%,国内却只有固定的41%……”
张辰早猜到对方会这么问:“这个我解释一下”
他清了清嗓子,看周围的观众们也一个个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这才开口道:“国内41%的比例的确是最低的
但这个是有原因的。
北美的电影市场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他们的分账方式包括比例都是经过多年的博弈后定出来的。
但我们国家不一样。
内地的影视行业刚刚抬头,电影院的数量根本不够。
为什么让院线拿大头
因为要鼓励院线发展啊。
给院线实惠,让院线挣到钱,才会有人源源不断的建设院线
而只有电影院的数量上去了,电影的总票房才能上去,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你们恐怕还不知道吧,政府对院线的荧幕数量是有指标的。
不是影院数量,不是影片数量,也不是影片质量,更不是总票房,而是荧幕数量……
电影产业改革,唯一的指标就是荧幕数量。
所以影院会长期霸占影视产业链中的上游地位……”
“所以嘉禾一直在内地兴建电影院”
“是的,至少十年内吧,电影行业都会高速发展,电影院都是朝阳产业
在美国,院线是人尽皆知的夕阳产业,重资产,损耗高。
但在国内,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闭着眼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