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关于徐可(第3页)

 

《石头》别看是小成本,但它的类型放在现阶段的国内绝对是另类,宣传好了,破亿都有可能。

 

“两天后,我们约了各大院线的经理来看片,到时候《石头》绝对能带给他们震撼,但我依旧建议,尽量避开《七剑》。”

 

说话的是中影的宣传负责人,他当然提前看过成片了。

 

对片子的质量,他非常认同,多线叙事的结构绝对亮眼。

 

但徐可的名声太大了,香港三大导演之一,出品过无数的武侠经典,《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系列,还有《新龙门客栈》之类的。

 

这次徐可重操旧业,又搞起了武侠,改编的还是梁羽生的名著《七剑下天山》,给了所有人极大的压力。

 

大家不自觉的就想要避开他。

 

张辰倒不觉得,他知道《七剑》是大烂片。

 

徐老怪的心很大,《七剑》是仿照《指环王》想要弄三部曲的,所以第一部才会拍成那样,大量的科普。

 

但可惜,他光有三部曲的心,没有三部曲的本事。

 

《七剑》第一部直接扑街,后面两部也就流产了。

 

其实董建强他们紧张很正常,如果张辰不是有后世的记忆,他肯定也紧张。

 

徐可是谁啊。

 

香港电影界公认的鬼才。

 

香港电影那么多厉害的家伙,只有他被称为鬼才,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而且他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宗师,在武侠片这个领域,徐可的地位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金庸。

 

他开创了香港新派武侠,并推动了它的发展。

 

在他之前,香港的动作片基本都是平铺直叙。

 

就是镜头摆在那,两个演员在镜头里打。

 

讲究的是动作连贯,构图工整……

 

这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演员本身必须有功夫的底子。

 

动作设计当然也有,但都没什么特点,像个木偶一样站在那里拆招,能有什么特点

 

那时期的武打片基本都是这么个套路。

 

大家也都是一个风格,所以显不出谁好谁差来。

 

但徐可不一样,他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大量的镜头快速剪辑,将动作拼接在一起,达到更好的观影效果。

 

这一套其实是从好莱坞学来的,好莱坞就很喜欢用快速剪辑增加动作的可看性,只不过好莱坞是现代动作片,而徐可将之用在了武侠片中。

 

而且徐可片中的人物普遍高来高去,动作潇洒飘逸,且主要人物普遍具有家国情怀,颇有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意思。

 

这就无形中跳出了传统武侠片的恩仇套路,将电影升华,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票房大爆也在情理之中。

 

徐可的这套与传统武侠大相径庭,所以他的这套被称为新派武侠。

 

新派武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需要专业的功夫演员才能出演,一个没有基础的普通人也可以完美的演绎武林高手。

 

所以那两年,武林高手遍地走,梁佳辉这么一个专门拍文戏的演员,在他的片里也成了天下闻名的周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