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内部隐患(第2页)

 “还请苏大人直说。”王翦缓缓开口。

 苏宇则是抬头看向嬴政,缓缓开口:“据臣了解,楚国内部能与我大秦一战的将军,唯有楚国项氏一族。”

 “所以臣估计,楚国会派上将项燕来应对我大秦。”

 “而我大秦的土地人口几乎都直属于郡县之下,自商鞅变法以来,我大秦高效的行政效率以及更多的粮食产量和库存,而且还能统一调运。”

 “而楚国,一些贵族把持朝堂,领土被人基本分割肢解,各地方只能以封邑(楚国君主分封给宗室、贵族的封地)为单位奔赴战场。”

 “且只能依靠该封邑出产的物资作为给养,同样也只能征集各封邑的百姓来负责转运。”

 “若战线时间较长,楚国各地的百姓只能往战场送往物资,却脱离了生产,旷日持久之下,物资必然无法接济。”

 说到这里,苏宇喘了口气,转头看向王翦,继续说道:“上将军要60万大军伐楚,其实不是没有原因。”

 “楚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大军的战斗力无法全力发挥,但并不代表楚国真的随意可欺。”

 “上将军可利用我大秦强大的国力优势,不仅可以逼迫楚国用倾国之力来抵抗我大秦,更可以利用楚国落后的后勤体系迅速消耗其国力。”

 “而楚国的国力,远远不如我大秦,必定会让楚国败下阵来。”

 说到这里,嬴政面带微笑,点了点头,也理解王翦为何会集六十万伐楚。

 于是接着苏宇的话说道:“既然如此,若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楚国内部贵族必然会因为自己的封地靠近前线或动用太多物资。”

 “而无法承受巨大的消耗,必定会士气低落,各地的贵族也将会纷纷要求项燕后撤。”

 “大王英明。”

 说到这里,众人算是理解了苏宇说的“以静制动,藏巧于拙”的意思。

 苏宇见众人已经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便继续说道:“此一战,楚国必败,而三晋已亡,燕王逃亡辽东,齐国也定会袖手旁观,无人能救援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