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弟皮卡丘梦蝶

第302章 念情长安,新秦计划。赵姬吕妾,嬴(第2页)

 相邦府内,原本紧张的气氛却舒缓不少。

 吕不韦原本已经见好的伤病不知为何又复发了,重重咳嗽好几声,以一块白丝手帕捂着嘴道:

 “顿弱,你有雄辩之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是你最善者。

 “然你方才对本相言语却毫无转圜,直来直

往,如同离弦之箭,不留余地。

 “本相知道,你是认为此事没有赘述的必要,局面只要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来,我们只有一条路走。

 “现在,你还如此认为吗?”

 顿弱不语。

 其余八人也不语。

 吕相这话看似是在对顿弱说,何尝不是在和他们说呢?

 长安君游走于主君和王上之间,且偏向于王上并从不避讳,是他们亲眼所见。

 主君对王上不假辞色,却一直对长安君执礼甚恭,这让顿弱、姚贾等后来门客早就积蓄不满了。

 及至嫪毐死,不满爆发了。

 嫪毐人虽然不行,但在外人眼中和他们是一样的,他们合称十二君。

 长安君能杀嫪毐,就能杀他们。

 为了主君,他们可以牺牲。

 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悄无声息。

 只要对主君有所帮助,他们愿意。

 嫪毐死在长安君手中,对主君有什么帮助吗?没有。

 嫪毐是奉主君之命入宫近赵太后,嫪毐死了就意味着主君计划失败。

 你嬴成蟜可以破坏主君计划。

 但你破坏就破坏了,为什么要杀死嫪毐呢?

 你明知道嫪毐是主君的人,你为什么不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回来呢?一点交情都不念!

 主君以诚待长安,长安以杀报主君。

 这是顿弱、姚贾这些跟随吕不韦的人杰所无法忍受的。

 无法忍受那就不忍,干长安!

 然,主君忍了。

 这让他们更无法接受了。

 这怎么能忍下来呢?

 城门悬书的时候,主君都没有丢出十二君中闯出祸事的鹏飞背锅。

 为甚嫪毐死,主君能忍呢?

 这还是他们愿意为之赴死的主君吗?

 我等以性命报主君,是因为主君以国士待我等啊!

 主君视我等如草芥,那我等就不伺候主君了!

 九君齐至,讨要说法。

 他们本来想不带甘罗,就像不带赵底一样。只是甘罗官为相邦长史,一直侍候在吕不韦左右,避不过。 他们不带赵底的原因,并不是姚贾所说的养伤未愈。

 而是因为他们七个人全都是吕不韦为相以后,慕吕相之名而后来的人。

 而赵底是最先跟随吕不韦的人,甘罗也差不多,属于吕不韦的亲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势力。

 十二君,亦有亲疏远近。

 空气中仿若还弥漫着章台街上的血腥气,那是赵底的血。

 赵底人未至,以血参议会。

 “是弱想的少了,请主君责罚!”顿弱深深拜下。

 随着顿弱拜下,余下八君有跪地者,有鞠躬者,皆是承认思虑不周,请主君责罚。

 章台街刚刚发生的事,他们已经全部知悉了。

 赵底以身刺长安君,长安君在诸位官吏赶到之前杀死赵底。

 事态极其明了,其中内涵亦明了。

 嫪毐死了,他们愤怒。

 赵底死了,他们怅然。

 在怅然中消解愤怒,理解主君,认同主君。

 长安君本可以就着赵底身份作文章,拖他们十二君下水,拖主君下水。

 赵底身上的相系标签太重,怎么揭也揭不干净。

 长安君没有如此做,选择杀死赵底。也不给其他人如此做的机会,选择保全主君。

 相、王争斗如此激烈,赵底刺杀可以使王权派进一大步,长安君放弃了。

 主君投之以桃,长安报之以李。

 九君释怀,原本离散的心重新聚拢在一起。

 这样的长安君,值得主君如此做。

 只是……长安君杀赵底情理之中,那为什么要杀死嫪毐呢?

 “嫪毐之死,怪本相。”吕不韦让九君起身。

 自己起身,微微躬身,拜九君。

 “万万不可!”

 “折煞我等!”

 “未闻主拜客!”

 “……”

 九君七手八脚得把主君扶上椅子,不管是装出来的还是发自内心,个个都是一脸惶恐不安之色。

 越发苍老的吕不韦在众人簇拥下,老眼瞬息间积蓄两汪浊水,声泪俱下:

 “公子他提前与本相说过,要本相调回嫪毐,否则就杀死嫪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