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弟皮卡丘梦蝶

第243章 联军散,秦王薨,太子继位。赵魏战,刘季现,持符救魏(第2页)

 赵王丹紧急召

回廉颇,抵御魏国。

 四国联军,不攻自散。

 秦王子楚得知函谷关外联军散去的当日,薨。

 临终遗言:

 “延迟发丧,停灵半月。

 “太子政继位。

 “蒙骜退敌有功,爵升一等。”

 秦廷一片哀意,却无哀声。

 待到半月后,秦王子楚薨的消息昭告天下,太子政继位为秦王政。

 此时,楚国鼓舞生平,一片祥和。

 春申君想要再次合纵,趁秦国新旧两君交替之际,伐秦。

 然,找不到盟友。

 燕国休养生息,磨刀霍霍向赵国。

 韩国,有他没他一个样。

 魏、赵两国交战正酣。

 齐国派遣七公主田颜为齐使,带厚礼使秦。

 楚国一国,面对函谷关,独木难支。

 春申君亲见大好机会于眼前,却什么都做不了。

 楚国贵族们只顾吹嘘项燕,把项燕吹成了太公望、孙武再生亦不及的绝世武将,以此打压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愤懑满心,心中又累又恨,在空无一人的房中磨牙立誓:

 “吾儿为王日,楚国流血时!”

 当此之时,中原局势集中在赵、魏两国。

 原本魏国趁着赵国士卒都在函谷关前,出军偷袭赵国本土。

 仓促抵抗的乐乘无多少士卒在手,又没有老将廉颇戍守经验,被魏国打得连连败退。

 短短半月,丢失的土地比秦国攻伐一整月丢的土地还要多。

 赵王丹根据此战,判断乐乘其人,善出奇而不善正。

 再不犹豫,决定大力起用廉颇,像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一样。

 一封王令,紧急调廉颇回援。

 廉颇率军回赵,不归邯郸受命,直接率军出征。

 老将一入战场,局势立变。

 回到魏国,就被魏王任命为为此次伐赵副将的公孙离被打懵逼了。

 和廉颇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没有感觉廉颇有多强。

 等到他站到廉颇对面,才发现廉颇是真彼母的强。

 魏军出动十八万,而赵军不到十万。

 在人数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平原开战,廉颇竟然屡战屡胜,好像赵国才是那个人数多的。

 已经攻陷的赵国城池中人,知道廉颇率军赶来。

 那些为魏军玩弄,这些时日放荡淫靡,搔首弄姿的赵女,竟然发生了小规模的反抗,给戍守的魏军造成了不小的乱子。

 战场上,魏军主力在赵地败退,被廉颇撵着打。

 魏军被打的撤入一座城池,想要以防守优势来对抗廉颇。

 老将廉颇围而不打。

 四万赵军驻守在此,五万赵军则攻打其他魏国攻陷的城池。此刻,快速占领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消化不良。

 魏军为了快速扩大战果,攻下城池之后只留下寥寥千人就继续出征。

 因为仗还没有打完,魏国就没有派遣文官入赵地,管理这些城池。

 就连武将大多都只知道打仗,不知道管理,更不要说这些参战的大头兵了。

 留下戍守的千把个魏兵成天过着和君王一样的生活,美酒佳肴赵女享用不尽,怎么爽怎么来。

 赵国任侠之风甚重,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

 魏兵们作威作福,受到了不少刺杀,但伤亡数不超过十个。

 魏兵有甲。

 中原不管哪国,刀剑不禁,禁甲。

 江湖人士舞刀弄剑无妨,要是敢弄成一套甲胄,那就死吧。

 概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同样一个人,披甲不披甲,战力天壤之别。

 甲胄在身,寻常刀剑这种锐器几乎破不了防,要重器钝器才构成威胁。

 廉颇要是不来,这些无恶不作的魏兵爽死的概率都比被刺死大。

 但廉颇来了。

 千来个魏兵,能靠着杀戮镇住一城人。

 但当希望到来,能管住一城人?

 管不住。

 赵人一边被杀,一边打开了城门,迎赵军入城。

 血洗,屠杀。

 每复一座城,城中魏兵就会被赵人分尸分食。

 被魏兵不当人摧残的赵人,像是恶鬼一样,哭着笑着咒骂着干掉了魏兵。

 廉颇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并不想阻止。

 乱世到来,吃人,是必然的。

 赵国在邯郸之战吃的是自己人,现在吃的是魏国人。

 吃他国人,总比吃自己人强吧。

 一座又一座城池被复,让据城而守的魏国主力坐不住了。

 战场是在赵地啊。

 等到廉颇尽复周围失地,这一座城就成了孤城。

 没有补给,再能守,结局也是个死。

 魏军主将急发书信,送往大梁,请魏王派兵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