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弟皮卡丘梦蝶

第239章 他该称我一声仲父

 第239章 他该称我一声仲父

 吕不韦低首掩目,似乎在考教太子政:

 “军功乃是民之晋升根本,是我国强国之根基。

 “民需要军功,将需要军功。

 “除了王,我国上上下下所有人都需要军功。

 “我能坐到相邦之位,除了王上信任,最重要的就是引领了灭东周国之战。

 “彻查军功,将会招致重大灾祸。

 “到时民不奋勇,将不搏命。

 “我国会沦为和其他国家一样的命运,重回到商君变法之前。

 “再严重一些,可能会逼得百姓造反。

 “如此多的害处,谁都承受不起。

 “我国坐实杀良冒功不理,明显是迫不得已之举。

 “太子为何会说出此举是鼓励杀戮呢?”

 太子政没有察觉到异常,师长经常如此考教他。

 吕不韦的语气,和在观政勤学殿授课时没甚两样。

 嬴政陷入深思,一边想,一边说。

 因为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大多数想法都是第一次在脑海中生成,所以讲话很慢:

 “师长所言,或许是诸多原因之一,但一定不会是决定原因。

 “纵容杀良冒功,实际上,就是在用国库钱粮、国家官爵,为这些士卒的贪心付账。

 “损国以肥民,这与商君提倡的弱民强国背道而驰。

 “国家要强盛,民就需要愚、贫、弱、疲。

 “民愚,就不会思索,易被控制。

 “民贫,衣食得不到满足,就只会想着衣食。

 “民弱,就不得不接受国家安排。

 “民疲,完成国家安排后会耗尽他们所有精力,他们没有多余精力去做其他的事。国家在得到了最大限度收益的同时,维护了国家稳定。

 “是以,虽然看似纵容杀良冒功是无奈之举,但实则不纵容也并不会出事。

 “百姓要反,早在二百年前就反了,不会等到今天。

 “我国现在成为天下霸主,就证明我国百姓已经习惯了秦律,习惯了商君之法。

 “民,有一条活路就不会反。

 “哪里会出现严查军功,而不满造反的情形呢?

 “他们没这个智、没这个心、没这个精力、没这个勇气。

 “纵观古今,夏代虞,商代夏,周代商,以致今日。

 “向来都是贵族争斗,没有百姓反抗。

 “百姓身影,都在贵族麾下,何时站到台上过?

 “若说是怕贵族……呵。”

 年纪虽轻,威势却越重的嬴政轻笑一声,目光落在师长身上:

 “我国最大的刑案,是师长办的。

 “第二大刑案,可就是商君所办。

 “草滩七八百人头,尽皆来自秦贵族。

 “先祖孝公若是怕贵族谋反,商君就变不得法,秦国早就亡了。”

 吕不韦面色如常,心却有些不稳。

 当初他一日刑杀两千人,正是为了嬴政被刺杀一事。

 嬴政如此说,是在借机敲打他吗?

 让他吕不韦不要忘记当初态度。

 告诫他吕不韦权势再大,终究只是臣,不是君。

 这种感觉,又是像极了王上……

 说出此话的嬴政仿若只是顺嘴一提,后面的话再不提此事:

 “因此,政以为。

 “国家坐视杀良冒功不管,是因为杀良冒功这件事本身就是利于国。

 “杀人,本身就利于国,对吗?”

 嬴政目光灼灼,等待师长回应。

 这一刻,又像是观政勤学殿自发学习的公子政,而不是即将继位的王了。

 吕不韦心中凛然。

 他的目光常年落在远在齐国的二公子身上。

 不知不觉间,他眼前的太子政已是长大了。

 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自如切换状态,既能施恩又能下威的君王了。

 秦君,虎狼之君,一脉相承。

 心有远大抱负的秦相脸上浮现赞许之情,点点头,鼓励道:

 “说下去。”

 嬴政应了一声在吕不韦耳中有些刺耳的“诺”,继续说道: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致使赵国一蹶不振至此。

 “我本以为这是白起嗜杀,是个例。

 “但现在来看,似乎我国早就有此风,只是没有白起明目张胆罢了。

 “我国军功按人头计算,有核查之人。

 “那么杀良冒功中的良,肯定不能是老人、女人、孩童这些一眼看上去就不作数的人。

 “这三类人都不能为卒,哪可能是甲人?

 “那么,这个良就只有成年男人一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