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弟皮卡丘梦蝶

第229章 白起亲传,齐 赵国人之别,愚民(4000)(第3页)

 对于远去的战争,齐人大多洋溢起欢笑。

 至于战败、赔粮、割地,没有几人在乎。

 嬴成蟜越走越不解。

 为什么最在意民生的齐国,百姓反而最不爱国呢?

 不说好战的秦国,单说缺男人的赵国。

 长平之战打完后,赵女喊出了“赵国男人打没,还有女人,与秦国血战到底”的口号。

 在嬴成蟜的感官中,齐国男儿,还没有赵国女郎有血性。

 跟着嬴成蟜走的

白公,越走越觉得当年打完楚国应该顺道打齐国。

 乔装打扮,暗中跟出来游玩的齐王建一脸“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的表情,对嬴成蟜道:

 “百姓和寡人一样,不喜欢战争。

 “打赢了,打下来的土地、钱粮,也不会分给百姓。

 “打输了,失去的土地、赔偿的钱粮,也不需要百姓来出。

 “嬴子要是百姓,嬴子希望打仗吗?”

 齐王建摇摇头:

 “反正要是寡人,寡人肯定不喜欢打仗。”

 嬴成蟜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

 “这不是喜不喜欢打仗的问题。”

 [而是国家向心力的问题,是国家文化的问题,是国民对自己国家爱多少甚至爱不爱的问题。]

 齐王建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又快要到新年了。

 稷下学宫,嬴成蟜居所。

 嬴成蟜召集了学院诸子,共同探讨齐国待百姓最好,齐国战败后百姓无动于衷。赵国待百姓不如齐之十分之一,赵国战败后赵人连女子都欲上阵杀敌的现象。

 嬴成蟜本以为这将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可以论到齐国新年。

 但实际上,并不是……

 午饭后,诸子纷至沓来,各抒己见。

 老子学派的环娟引用老子的理念,道: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会让百姓知道所有事,而是要使百姓愚昧。

 “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太多。”

 孔子六世孙,家学就是儒学的孔斌提出先祖论点:

 “对于民众,直接让他们去做事就好了,不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做事。”

 为稷下先生而不配称子,喜欢商鞅学说的白翼一番言说,带着此番论辩氛围进入尾声:

 “政令对百姓不好,会使百姓弱小。政令对百姓好,会使百姓强大。

 “百姓弱小,国家强大。百姓强大,国家弱小。

 “齐人之所以不如赵人有血性,正是因为齐国对百姓太好的缘故。”

 “……”

 嬴成蟜在诸子论述的第一时间就像反驳,他从骨子里就不接受愚民、弱民思想。

 但他忍住了。

 他与诸子打交道这么久,早已知道诸子没有一个是浪得虚名。

 若他不是个穿越者,能在稷下学宫听诸子授课已是万幸了。

 他领先诸子的,只有时代。

 诸子认为愚民可使国家昌盛,在嬴成蟜看来就是,就是受了时代局限。

 诸子没见过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自然就想象不到近乎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全知全能的场景。

 可是,时代限制了诸子的思想,那会不会也限制了嬴成蟜自己的思想呢?

 邹衍说过,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阴与阳是一体两面,会共同出现。

 嬴成蟜强迫自己听取诸子论点,去思考这其中是否有道理所在……

 论辩结束了,诸子纷纷去吃晚饭。

 嬴成蟜思索入神,不知众人散去。

 待少年回神,抬头想要发言时,院中已是空空如也,只剩三五人。

 少年有些失意。

 [愚民……诸子这么快达成共识了吗?]

 “嬴子有何高见?”一人坐等许久,见少年抬头,急忙起身,出声说道。

 其人未着稷下服饰,不是稷下学院中人。

 乃是七公主田颜师长,孟子玄孙,孟寓。

 …………

 【注1:战国末期,实行的是一妻多妾制度。媵女指的是随着妻一起陪嫁的女人,通常多为妻的姊妹、姑姑、侄女、侍女。媵女在法理上就是妾,地位通常高于普通妾,源自周朝的媵妾制。媵妾制,嫁女一个搭一群媵女,为的是巩固妻的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