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巫佛鬼妖神灾

 就法师体系而言,真人已可称地仙,天师境已是阳神天仙,天仙之上传说中自然还有,不过没有必要再分。

 镇秘处在梳理各系境界时非常苦恼,也理解了以前的典籍中为何没有很全面、系统的境界划分。

 拿道门举例,符箓一派大多以受箓等级来分,但若以此来推及玄门其他法修则不合适。

 纯粹的丹道修士,境界倒是比较分明,在神通未得之前,很难表现出实在的战力。

 而镇秘处梳理境界等级的目的是为外用的,单纯地内在等级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另外不少人类修士往往兼修两道甚至多道,境界的划分其实并不能代表战力,但好歹给了一个参考,这便是梳理等级的必要性所在。

 法师、兵武的等级划分还算有据可依的话,民间巫、蛊等派系就更不好下手了。

 好在镇秘内部各级战力的这类修士还有上一些,加上推演,最终也梳理了出来。

 巫者体系(含通神、通鬼、通精、通天地万灵几类)。

 这类修士不同于兵修与法师,前期依赖的往往是外在的力量,以通感为修,在延年益寿上不仅没有助力,甚至还不如兵修。

 兵修在煞轮七境时,也会一定程度“以命换力”,但进入武神境后便会得到反哺。

 这类修士看上去与民间符箓派接近,似乎都是靠祖师、阴师等外力扶持行法,但实则不一样。

 这类修士多以直接通感、血引通灵或者言灵施法,而不经符文等承载,因此身体的负荷较大。

 所以一些强大的巫者会兼收体术,以强大肉身。

 巫者只分出七境:

 通灵境:初入此道,有通“灵”之感,战五渣,搞不好还会被吓到或反噬。

 灵引境:可以用血与各类灵体或者自然万物达成一定契约。按派别,有的表现为可以听懂兽语,有的表现为可以驱使一般毒虫,有的可以向灵体问事。

 这一境,是最危险的一境,需要以自身血液为灵引或者奉祀、润养。

 附灵境:可以召灵体附身战斗,或者将自己的“蛊”等蕴养出一点灵智,仍需贡献自身的血液或精气。

 牧灵境:随着通感的增强与积累,神魂强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沟通差使一些灵体,需要其他东西交换,但不需再奉祀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