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世间本无鬼,倶是可怜人(第2页)
虽然不害怕,但出于谨慎,他先是给自己用了升火势,又念动爷爷唯一教过的无字咒,把脖子上的桃木小剑露在外面,这才上山。来到那处山腰,路边的大石头很是明显,他便知道到了地方。他从书包拿出几叠钱纸,先是在周围几处点了几叠,口里说道:“匠门弟子,王氏后人来此办事,些许意思以作礼敬,无祀者享但莫抢,有祀者本有祀不要争。。。” 说完站立等待,周围起了一阵风,几叠钱纸快速燃烧化为灰烬,然后便没了动静。接着他便回到石块附近,用蜡烛棍头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在西面留了一个口,人站在圈外在圈里点上蜡烛香火,周围又刮起阴风,王知恩站起身模仿爷爷的样子掐出剑指,严肃的说道:“我讲规矩礼敬各位,各位若是不讲规矩,就莫怪我不客气,圈内之物有主,你们要么在原地待着,要么就赶紧散去”,说完怒视周围一圈,彷佛自己能看见什么的样子,王知恩说完后周围又恢复了平静,不过他隐约感觉到有几处目光在看着这里。
他在圈里烧了不少纸钱,口里念道:“我来这里是找一对母子,但不知你姓名,昨夜子丑时辰,你我应该见过。今日前来,一为昨晚伤你之事道歉,圈内供物给你食用拿取,不过我也是出于自保,望此次之后你莫在扰我同学,二是怜你母子飘荡世间,如果想往生,可晚上托梦于我,我找家中长辈送你们超生。。。”。王知恩说完没有看到像刚刚一样的阴风,就在原地等了片刻,纸钱全部燃烧完之后,又用几张纸钱把蜡烛和香加速烧了(怕起山火),这才不回头地下山去。
下到大马路上,王知恩才大大的松了口气,那几股阴风来得突然,在他意料之外,还是把他吓了一跳,那套流程和话语,有的是和爷爷有样学样,有的则是在小说和影视中看的,他也不知道对不对。那对子母鬼有没有听到他说的话,还是已经被神婆给处理了,他也暂时不得而知,做这事也不过是一时升起的怜悯之心,并图一个心安。
王知恩回到家和爷爷说了今天的事,讨来了爷爷的一顿训斥,说他有善心是好事,但是做事鲁莽,无知无畏,幸亏没出什么意外,就不应该告诉他这些鬼怪之事!不过训完之后,王四爷还是答应如果那女鬼真来托梦,他就去请桥道士送他们母子超生,王知恩知道爷爷训斥主要还是担心自己,爷爷也是一个心善之人,肯定会答应帮忙。
晚上王知恩没有练功,十点多就躺在床上睡了,避免女鬼来托梦他却还没睡。子时时分,王知恩果然梦见了女鬼,女鬼不是那夜梦里的恐怖模样,而是恢复了一个高中女生的样子,站在他的床边。
“又见面了,没有趁我不备动手伤我,看来是我下午的话让你做出了决定”,王知恩从床上坐起说道。
“恩公说笑了,那晚还是恩公放了我们母子一马,怎敢再对恩公动手。想必恩公已经听说了我的故事,怜我母子可怜,才欲送我母子超生,婉茹在此先谢过恩公”,女鬼说完对着王知恩弯腰一揖,又欲跪下。
王知恩连忙起身将其扶住说道:“原来你叫婉茹啊,送你们超生还得我长辈出手,事还未成,等我长辈送你们超生功成,你们再谢他不迟。不过,你的魂灵为何会留在身死之处?当然如果会给你痛苦回忆,可不必与我说”。
“我们母子因是子母尸,村里法师怕我加害村里,在下葬时将我埋身之棺封死,且没有告诉我家人。我跳崖后,尸体在此处待了不少时间,是一好心爷爷路过发现报警最后才被我家人收走,我母子的亡魂当时却留在了这处,因棺被封,我有阴宅也不得回,便一直在这周围游荡。刚死之时,我怨气也很大,不过后来得知我爱人家里其实已经同意了我们的婚事,他却因我之死而疯,这部分怨气又转成对自己没有多等一等的自责,可怜我儿还未出世就因我冲动而死,心爱之人也因此发疯。。。后来,每年清明和中元节和我跳崖之日,那发现我尸体的爷爷都会来这里给我烧纸,说是我没有后人,恐怕无人祭祀,既然尸体是他发现的便来这处送些纸钱,他还让我不要怨恨这世间,加害他人,造成更多惨剧。我本来是有报复之心,但在那个爷爷的感化之下,这么多年也从未伤人,可惜的是几年前那位爷爷也过世了。。。前天你那三位同学,在我这身亡之地玩那个游戏,我本也是看他们青春年少,想起了我们当年读书时的样子,我看得出你那男同学对李珊珊有爱慕之意,便想着陪他们玩玩这个游戏,没想到那个尤典宝故意吓人不打紧还是个孬种,便晚上寻他给了他一点教训,不过也没想着要他性命,至于李珊珊我只是想入梦吓一吓她,免得她以后再玩笔仙这种游戏。却没想到被恩公送给她的桃木剑把她惊醒,接着又看见恩公降临,看见我这恶鬼也不害怕,还想着要保护那小姑娘。我这怨气这么多年或许并没有完全消散,当时可能被你们的情谊刺激便失去了理智,如果当年我俩都能再勇敢一点,如果他能像你一样不管他家那些人狗屁话,完全护着我,或许我们就不会有后来的惨剧。我那儿子不知是非,心里只有我这个母亲,伤到了恩公,还请见谅。。。幸亏恩公本事神奇,没有被我们所害,否则我恐怕做鬼也难心安。这么多年没人倾诉,再次感谢恩公怜悯,这阳间我也待够了,还要麻烦恩公长辈送我超生,我叫陈婉茹,生于道历xx年xx日。。。潭台镇石河村人,至于我儿子还未出生,没有名字。。。”,陈婉茹说完,又对王知恩拜了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