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节 永远达不成的融合条件




                银矿湾。



    伯兰西三楼,梁婕洋的办公室内,阿努和陈微微正在坐在沙发上分享小零食。



    张景坐在梁婕洋的办公桌后面,她本人坐在办公桌对面。



    看着男朋友的眼睛,梁婕洋道出心里想法,「我们现在有很多资金,为更好发展,需要拥抱更多人才和项目。」



    「所以呢?」张景反问。



    「魔都、柏林、圣迭戈,这些地方成立研究分部,使用当地人才,研发更多属于我们的新药。」



    张景不明白,「之前盟区逼迫?」



    「不一样,」形象似邻家女生的梁婕洋介绍道,「盟区要求我们把总部搬过去,技术专利留在当地;



    现在是借用当地人才,研究新药,专利技术属于我们。」



    「听你的。」



    张景不参与经营,也就谈不上阻止,何况梁婕洋这样做没有错。



    约定晚上一起回家做饭,张景来到伯兰西大楼后面,仅仅只隔着30米的新建工厂区仓库。



    一段时间没来,无人机和八爪机器人又有升级款。



    到目前为止,除量产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动力外骨骼,其它产品皆没有量产。



    理由是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类似某地区的某潜艇,某些型号只有三艘、四艘,为什么不大量制造?



    道理一样。



    还有很大改进空间,除非它几乎完美,否则不会轻易定型。



    通过天宝丽介绍,张景了解释新改进型的攻击八爪机器人现已经相当智能。



    它可以通过相片、特定参数、特定服装,自动识别敌人。



    只有最后一步开枪需要人工确定。



    过路障、涉水、高温、低温、触电、混乱电磁环境,这些经过不断升级,已经非常厉害。



    除攻击八爪机器人,还发展出针对无人机的防空八爪机器人。



    维修机器人,支援机器人、盾型机器人、医疗型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等等衍生型号。



    这些还都是试验版本,没有定型。



    总体来说,制造这些东西,并不是为战争,也不是为卖武器。



    单纯为技术提升。



    就像宝某马、梅某塞德、拜某耳等等这些公司,二战时,都是技术实力非常强大的军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