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谭猫疲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班底(第2页)

 “君上明鉴。”受到前两者的启发,在场看起来最为年轻,出身东海公室在福建观察使路的远支小宗,曾获同进士出身的记室梁烨;也开口说道:“臣仆所见不多,只能略加揣测其中,无非是天下运势的渐变之势?”

 “不错,说的有点意思了,继续。”江畋开口道:就见梁烨再道:“如今这府试之中,外藩形色的举子益多,固然有心向大唐、仰慕德化之故,却也是否昭示着,这些外夷、土族所在的故土,其实在持续的恶化呢?”

 “你是说,彼辈有意投奔国朝、公室,以为宗族、家人躲灾、避祸的由头?”江畋再度赞许道:“嗯,这个思路不错,值得称道。”身为东海公室的远支小宗,梁烨的家门其实有不少亲族,在海外征拓或是经商、跑海。

 好容易才供出他这一个二甲末尾的同进士,只是做了几年边远地方的县尉、县丞之后;觉得不合心意而辞任回家,帮衬过家业也短暂做过外藩的教师;直到前些年遇到东海公室重新征辟在野人才,遂成为内府家臣。

 因此,在对外宗藩事务的某些方面,因为家门渊源之故,拥有比别人更加敏锐的嗅觉,或者说是独特的角度。因此,第四位开口带有异域腔调的祭酒孔吉庆,就显得谨慎且简单扼要:“君上,这或是变局与转机。”

 按照他的说法,东海公室也可以尝试,扩大当下选材的范围;乃至呈请朝廷,增设夷州的童试、院试规模,乃至争取独立举办藩试、公试;最不济也可以有所增加,保举和选送的名额;其中潜在的立场十分明朗了。

 而没落宗室、文学院出身的李继晟,则态度比他更加激进一些;认为如今的东海公室,无疑要承担起更多更大的责任。因此,扬州的江南贡院未免有些远了,因该在宗藩院提起议案,在夷州直接设置府试的分场所。

 当然了,这种有些激进的态度,似乎与他放弃了在京的前程,转而投附公室的隐情有关;江畋虽然不可置否,但是口头感叹和赞赏了,孔吉庆和李继晟直言不讳的敢谏。但最后发言的南敬亭,却有些令人出乎意料。

 南氏乃是国朝有名的家门世家之一,其先祖最早可以上溯到,追随张巡、许元等人坚守睢阳的三十六将之一南霁云。曾经单枪匹马突出重围求援,被坐而观望的各路大将相继拒绝后,又杀回来一同赴死的一代英豪。

 不过,在这个严重魔改的时空线上,无论是这位南八处士,还是大名鼎鼎的张巡、许远;或是号称满门英烈的颜真卿、颜臬卿兄弟,都因为人为的干预和影响活过了安史之乱。也成为泰兴天子镇压天下的肱骨干臣。

 南氏也因此成为国朝的显赫门第/将门世家之一,像是南氏的分家/南八的族兄南齐云,甚至通过百年大征拓的海路,远在泰西之地建立起来专属的藩国。现任的尚书右仆射南怀恭,同样也是出自魏州顿丘南氏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