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页)

 第二天,三人来到了邕州古城?三街两巷。这里“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飞檐花格窗”,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他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邕州城。街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李潇好奇地张望着四周,说道:“这里的建筑可真有特色,感觉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林一飞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走在这里,我都能想象到古代邕州的繁华景象,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张悦东笑着说:“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展示,我们可以好好了解一下南宁的历史文化。”

 他们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着两旁的古建筑。路过一家传统手工艺品店时,李潇被店内精美的绣球吸引住了。他走进店里,拿起一个绣球仔细端详,五彩斑斓的丝线绣出了精美的图案,十分精致。“这个绣球真漂亮,我想买一个带回去做纪念。”李潇对同伴说道。张悦东和林一飞也走进店里,他们对店内的各种手工艺品都很感兴趣,一边欣赏,一边听店主介绍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古城里逛了一会儿后,三人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他们决定去尝尝南宁的特色美食——老友粉。听说水街是品尝老友粉的好去处,那里有很多老字号的粉店,味道十分正宗。于是,他们按照导航的指引,来到了水街。

 水街热闹非凡,各种小吃摊和店铺摆满了街道两旁,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他们走进一家人气很旺的老友粉店,店内坐满了食客,大家一边吃着粉,一边愉快地聊天,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三人找了个空位坐下,服务员热情地走过来,递给他们菜单。李潇看着菜单,有些纠结地说:“这么多种类的老友粉,该选哪种好呢?”张悦东笑着说:“要不我们每人点一种,这样就能品尝到不同的口味了。”林一飞表示赞同:“这个主意不错,我要一份老友八珍粉,里面的料肯定很丰富。”李潇想了想,说:“那我要一份老友猪杂粉,猪杂和老友粉的搭配肯定很美味。”张悦东则点了一份经典的老友牛肉粉。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老友粉就端上来了。只见每一碗粉都粉嫩汤浓,上面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和香菜,还有红亮的辣椒油。酸笋、豆豉、辣椒等调料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李潇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挑起一筷子粉,吹了吹,然后放进嘴里。爽滑的米粉裹着浓郁的汤汁,酸辣鲜香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刺激着味蕾。“哇,这味道太赞了!”李潇忍不住赞叹道,“米粉很有嚼劲,汤头又鲜又酸,还带着微微的辣味,太开胃了。”

 张悦东也尝了一口自己的老友牛肉粉,点头说道:“确实好吃,牛肉很嫩,煮得恰到好处,而且汤底的味道很醇厚,能尝出猪骨熬制的香味。”

 林一飞一边吃着自己的老友八珍粉,一边说:“我的这份也不错,里面有猪肉、牛肉、鱿鱼、鹌鹑蛋等各种食材,每一口都很满足。而且汤里还加了黄花菜,增添了一丝鲜美。”

 他们一边吃着粉,一边交流着对老友粉的喜爱。李潇好奇地问:“你们知道老友粉名字的由来吗?”张悦东和林一飞都摇了摇头。于是,李潇便给他们讲起了老友粉的传说:“相传在 20世纪 30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会光顾南宁的一家茶馆,和老板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老翁生病感冒了,没来茶馆。老板担心他,便用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配料,煮了一碗热面条送给老翁。老翁吃后出了一身热汗,感冒竟然好了。他十分感激,便手书‘老友常临’的牌匾赠与老板。后来,这种面条就被称为‘老友面’,再后来又结合当地人喜食的米粉,发展成了现在的老友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