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读书进度(第3页)

“意思是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

“而孟子坚决反对,认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应当各司其职,如此方可顺应天道。”

周礼平点头,“汝之理解如何?”

陈及冠思忖一下,这才回道:“学生附和孟子,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精力必然是有限的,各司其职,方可使国事运转。”

“先秦时期,墨家大贤墨子曾说过,尽其才,能者为之。”

“因此,学生以为,当顺应天道,当区分劳心者与劳力者。”

说着,陈及冠顿了一下,还是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按照他的想法,虽然有社会分红,但应该有高低之见,各行各业都是平等的。

当然,这个说法肯定不适合在封建时代提出来。

封建时代是不可能讲究人人平等的,反而各种等级区分的很清楚。

士农工商,这四个字就将社会阶级概括完全。

而且大景王朝的户籍制度分的很清楚,有良籍,奴籍,乞籍,贱籍。

奴籍就是奴隶,乞籍就是乞丐,贱籍就是青楼女子,这些身份都是没有科举资格的,甚至穿衣都有各种限制。

周礼平对他的回答显然很满意,自己的想法加上古人典论,这是科举策问中最标准的答案。

他早就看出了,自己的这个关门弟子在策问方面很有天赋,这便是他最大的优势,毕竟策问在科举考试中的分值占比很重。

而策问好的话,意味着以后当官的机会更大。

他当初就是因为策问不过关,只得了个秀才功名,一辈子与官场无缘。

摇摇头,将这些思绪丢到脑外,开始进行今天的教学。

他讲的依旧是《大学》,这是其余四位同窗的进度。

陈及冠虽然已经学过了,但还是分出一部分心思倾听,加强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