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重开稷下学宫(第2页)

 

“吕大人,因为朝廷百官没有人懂商贾之术,导致大明的赋税九成压到老百姓身上。”

 

“那些大商人和世家,却是赚的盆满钵满。”

 

“我们该不该把商贾之术,也注重培养一下。”

 

吕昶听到朱雄英的话,也点头称是。

 

朱雄英看到吕昶也表态了,神色愈发庄重,一脸郑重地说道:

 

“既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儒门学问亦有不足之处。”

 

“本殿下决定补全这个缺口,重开先秦时代的稷下学宫,让大明重现百家争鸣。”

 

“让农家去传教农桑种植,让兵家教导将军们野战能力。”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空中有力地比划着,似乎在描绘着一幅宏伟的蓝图。

 

“让墨家,去主持科技和应用技术研发。”

 

“让大明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朱雄英的话还没有说完,国子监祭酒周海脸色骤变,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声音带着哭腔,喊道:

 

“皇长孙殿下、陛下,这使不得啊。”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焦急与忧虑,额头的汗珠滚落下来。

 

“自从汉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

 

“各行各业已经步入平衡,如果重开稷下学宫,对百姓和世家贵族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比如说,自古以来就是皇权不下乡,只管到县里这个层次。”

 

他微微皱起眉头,认真地解释着,试图让众人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再

 

“他们培养自己的孩子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获得一些特权,这都是儒门文化通过千百年的结果。”

 

“如果,重开稷下学宫,导致这些大明的基础不稳,世家贵族不满。”

 

“百官又颇有微词,这立马就是一场大祸。”

 

“陛下,不是说百家学说不好,而是现有的社会秩序已经延续了千年,如果贸然推翻它。”

 

“弊大于利,也不利于王朝的统治。”

 

“这也是,大汉时期汉武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