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榆冬

5 第5章

 日子就这么不疾不徐的过着。

 待忙过了春种,这一天傍晚,林稹和钱氏抬着秧马从田里回来。

 刚插完秧,微褐湿润的泥巴糊在脚上,结成了一层泥壳。

 林稹刚舀起两瓢水冲洗,就瞧见娇姐儿端出三碗豆麦饭来。

 赤豆配荞麦,充满了饭缩力。

 三人围坐,安安静静的吃饭。

 钱氏忽然道:“我明儿要回娘家一趟。”

 林稹微愣,钱氏是湖州归安县钱员外家的女儿。钱员外早些年是个卖醋翁,发家后买了几百亩地,又捐了个官身,大伙儿尊一声员外郎。

 只是钱氏嫁过来十几年,鲜少回家。

 “我一走,你们两个独自在家,需谨守门户,若夜里有人敲门,万不可开门……”钱氏絮絮叨叨的叮嘱娇姐儿。

 娇姐儿嗯嗯啊啊地应了,脑袋里还回味着刚才娘给她吃的鸡子的滋味,就只拨弄着碗里的赤豆,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

 林稹瞥她两眼,只觉奇怪。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娇姐儿居然不缠着钱氏去外祖家玩。

 她是不喜欢外祖家吗?

 林稹沉默地听着钱氏的唠叨,突然道:“娘怎么忽然想起来要回娘家了?”

 “前些日子去县里,布帛铺的樊娘子说,爹娘叫我得空回家一趟。”钱氏叹息道,“好不容易忙过了春耕,终于腾出空来了。”

 林稹松了口气,她就怕钱氏主动回娘家是因为家里断炊,回家借钱的。

 没断炊就好。

 “说起来安吉离归安县少说也有个百来里”,林稹有些担忧,“娘一个人回去,只怕不太方便。”

 否则钱氏也不至于十几年都没回过几趟家了。

 “更有甚者,若是路上碰见几个捣子无赖……”

 她是真不想钱氏孤身一人上路去归安县,这要是路上出了点什么事,家里就两个女儿,即刻就有人来上门说亲、侵占家财……

 “这倒也没什么。”钱氏摇摇头,“我和樊娘子说好了,搭她家伙计的平头车,一道去归安县。”

 “那就好。”林稹松了口气。

 她起身,洗净了碗筷,又去正屋织布。

 第二天一大早,钱氏就动身离去了。

 她先是搭林大郎的骡车到了镇上,又与细柳街布帛铺去进货的人结伴同行,到了归安县。

 钱家住在归安县南关街,两进大院子,白墙黛瓦、青砖雕梁,很是气派的样子。

 钱氏咬咬牙,上前拍门。

 “谁啊?”大门嘎吱一声开了。

 露出来个麻布短褐、须发灰白的老头,身后一张小杌子、摆着一碟炒黄豆。

 “……二娘子。”老头眯起眼睛,好不容易才认出来,是钱家十几年前就嫁出去的二娘子。

 他嘎吱嘎吱嚼了两下,赶忙咽下嘴里的黄豆,招呼道:“二娘子怎么来了?”

 钱氏深呼吸一口气,笑道:“刘伯,我自嫁出去后许久没来看爹娘了,今儿有空来看看。”

 刘伯赶忙把门大开,招呼她进来:“郎君和娘子都在家,见了二娘子来,必定高兴。”

 钱氏讪讪,低头不语。

 她进了门,被两个女使引着,慢吞吞往正房走。

 进了门就瞧见一个瘦长脸的老妇人,正坐在榆木圈椅上呷一盏茶水。

 钱氏期期艾艾:“……娘。”

 老妇人搁下茶盏,慢悠悠道:“可当不起御史家的息妇唤我娘。”

 钱氏如坐针毡。又抬眼见那妇人身穿绿汪汪生色花青罗褙子,梳小盘髻,头插两根明晃晃赤金簪。

 好生富贵的样子。

 钱氏下意识缩了缩脚,把沾满泥灰的鞋掩在麻布罗裙下。

 她张了张嘴,轻声问道:“娘,爹在吗?”

 老妇人没回话,嘴角微翘,愉快的欣赏起钱氏焦黄的面色、沾满泥巴的蓝布鞋、短到盖不住脚面的褐葛裙摆……

 半晌,她才慢悠悠开口:“你爹不在。”

 钱氏抿嘴:“方才问了刘伯,说爹在家。”

 “咚”的一声,老妇人搁下茶盏,慢条斯理:“刘伯年纪大了,他发昏,你也发昏?都说了不在,何必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