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经典故事祛魅(第3页)

 她又想象了一下。其他班的人窃窃私语,传着“四毛”的名字。谣言从教室传到走廊,传遍全校。

 “你们班的人知道‘四毛‘是什么。但其他班只听说过名字,哪怕有人描述它的模样和可怕之处,他们也摸不着头脑。”

 确实,光听“四毛”这名字,谁也不知道是啥。她知道眼前这叶子是啥样——像扑克牌里的黑桃,绿油油的。可其他人光听名字,能想象出啥?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有些人还会嗤之以鼻,说‘四毛?什么玩意儿’,压根儿不信。结果呢?在你们班是恐怖之王的‘四毛’,到全校就成了可疑的‘四毛‘。真的假的、吓不吓人,都没人搞得清,是不是在开玩笑……连你们班那些亲眼见过它的人,也会跟着怀疑:‘那玩意儿是不是假的?是不是看错了?’这样一来,‘四毛’的力量就弱下去了。本来是恐怖的存在,却因为被太多人知道,失去了‘信仰’,变成了玩笑。”

 想象中,“四毛”从威风凛凛变得滑稽可笑。笼罩教室的恐惧传出去后,被外人肆意开玩笑,全校当笑话看,最后被忘得一干二净。

 “明白了吧?我们利用互联网干同样的事。把怪异引发的事件背景模糊化,添油加醋写得戏剧化,又夸张又假,把它们的特征和名字——身份传播出去,当成谁谁谁在哪里的恐怖经历。现在网络媒体多方便啊,怪异一下就出名了。大多数人知道后,既不信也不怕。怪异虽然没消失,但力量大减。它们的身份被‘信仰’这东西混淆视听。最终沦为跟路边小怪没两样的废柴……我们就是这么处理危险怪异的。”

 这……

 林晓心爱的【放学后别走】经典恐怖故事瞬间失去了光环,变得不切实际的肤浅。八尺神明、两面三刀……这些她害怕又着迷的故事,现实中可能存在,却被加工成假故事,还因此被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