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玉版(第2页)
老孙(肯定道):“没错!‘岐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着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也。’ 黄帝又有新问题了,他问啥?”
小岳(说):“黄帝问,都有脓血了再治,能不能用小针导着治呢?”
老孙(笑着引导):“那岐伯咋说的?”
小岳(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岐伯说,用小针治小病还行,治这大痈疽,那可不行,用大针又容易有坏处。所以都成脓血了,就得用砭石、铍锋这些来排脓。”
老孙(点头):“太对了!‘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黄帝接着又操心啥了?”
小岳(想了想):“黄帝问,要是病发展得厉害,还能治好不?”
老孙(追问):“岐伯咋回答这病能不能治好的问题?”
小岳(认真回答):“岐伯说,这得看病症是逆是顺。”
老孙(肯定道):“没错,黄帝一听就来了兴趣,马上就问——”
小岳(抢答):“愿闻逆顺!”
老孙(笑着说):“对咯,那岐伯就开始讲逆顺的情况了,他咋说的?”
小岳(回忆着讲):“岐伯说,要是痈疽伤人,白眼青,黑眼小,这是一逆;吃了药就吐,这是二逆;肚子疼,还渴得厉害,这是三逆;肩项活动不方便,这是四逆;声音嘶哑,脸色也没了血色,这是五逆。除了这五种,其他就是顺症。”
老孙(点头总结):“完全正确!‘岐伯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除此五者,为顺矣。’ 今天先给大伙讲到这儿,下集咱们接着聊各种病的逆顺,还有针刺的门道。”
相声:巧论玉版(下)
小岳:“各位观众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接着上回,继续聊《灵枢·玉版》。”
老孙:“没错,上次讲到痈疽的逆顺,这回聊聊其他病的逆顺。”
小岳(突然凑近老孙):“老孙啊,我记得黄帝还问了,是不是各种病都有逆顺呢。”
老孙(点头):“对,那岐伯咋回答的,你还记得不?”
小岳(想了想):“岐伯说,腹胀、身热、脉大,这是一逆;腹鸣还胀满,四肢清冷还泄泻,脉还大,这是二逆;鼻出血止不住,脉大,这是三逆;咳嗽、尿血、形体消瘦,脉小还急劲,这是四逆;咳嗽、形体消瘦、身热,脉小还快,这是五逆。有这些症状的,过不了十五天就死啦。”
老孙(肯定道):“没错!那还有一些更严重的逆症,岐伯也讲了,你说说看。”
小岳(回答):“还有啊,腹大胀,四肢冷,形体脱瘦,泄泻还特别严重,这是一逆;腹胀、便血,脉大还时断时续,这是二逆;咳嗽、尿血、形肉脱,脉搏动有力,这是三逆;呕血,胸满还牵连到背,脉小还快,这是四逆;咳嗽、呕吐,腹胀还泄泻,脉都没了,这是五逆。有这些症状的,不到一天就死了。”
老孙(接着说):“对,岐伯还特意提醒,医生要是不仔细看这些症状就乱扎针,那可就叫逆治了。黄帝听完这些,又把话题转到针上头了,他问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