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阴阳清浊(第3页)

 小岳(眼睛越睁越大):“这又绕起来了,老孙,您再讲讲。”

 老孙(放慢语速,耐心解释):“黄帝问阴分的气清,阳分的气浊,可浊中有清,清中有浊,怎么区分呢?岐伯就说,大致来讲,清轻的气向上注入肺,重浊的气向下走到胃。胃里清轻的气,向上从口呼出;肺里重浊的气,向下注入经脉,在气海积聚。”

 小岳(模仿思考的样子,摸着下巴):“这么复杂,那要是气乱了,该怎么调理呢?”

 老孙(回答):“黄帝也问了:‘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小岳(摆摆手,一脸无奈):“这又是一大串,我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老孙(笑着说):“黄帝问,阳分的气都浊,哪个阳经的气最浊呢?岐伯说,手太阳小肠经接受阳分最浊的气,手太阴肺经接受阴分最清的气。清的气向上走到头面部的孔窍,浊的气向下行到各条经脉。阴分的气都清,但足太阴脾经接受的是阴分中相对浊的气。知道这些,医生就能根据气的清浊走向来调理身体啦。”

 小岳(感慨):“老孙,听您这么一讲,这‘阴阳清浊’还真是不简单,中医里的门道太深了。”

 老孙(语重心长):“这只是中医理论的冰山一角,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深入研究。”

 (两人鞠躬下台,表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