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血络论(第2页)
小岳(惊讶):“这么多奇怪的情况,那岐伯咋回答的?”
岐伯解答讲解
老孙(认真地说):“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就是说如果病人脉气很足,但是血虚,针刺的时候就容易脱气,气一脱,人就容易昏倒。”
小岳(模仿昏倒的样子):“哎呀,这可太危险了,那血出而射者呢,是咋回事?”
老孙(解释道):“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意思是血气都很旺盛,而且阴气多的人,他的血运行得很滑利,针刺血络的时候,血就会喷射出来。”
小岳(瞪大眼睛,夸张地比划):“这血喷出来,跟水枪似的,太吓人了!那血少黑而浊呢?”
老孙(接着讲):“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就是阳气在体内蓄积太久,没有宣泄出去,血就会变得又黑又混浊,也就不会喷射出来了。”
小岳(摸着下巴,思考状):“原来是这样,那血出清而半为汁者呢,难道是血里掺水了?”
老孙(被逗笑):“你这理解有点意思,岐伯说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就是刚喝过水,水液渗到络脉里,还没和血完全混合,所以出血的时候就会有汁水分离出来。要是没刚喝水还这样,那就是身中有水,久则为肿,身体里本来就有水液潴留,时间长了就会肿。”
小岳(恍然大悟):“哦,明白了。那拔针而肿者又是为啥?”
老孙(耐心解答):“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气积聚在阳分,阻滞在络脉,针刺的时候血还没出来,气先跑出来了,所以就肿啦。”
小岳(点头,继续问):“那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呢?”
老孙(说道):“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阴阳之气刚结合还没调和好,就针刺泻血,会让阴阳都脱失,表里分离,所以面色就苍白啦。”
小岳(好奇):“那拔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呢?”
老孙(解释):“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针刺出血多,面色不变却心烦闷,是因为刺络让经脉变虚了,而且虚的是阴经,阴经之气脱失,所以就心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