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杂病(第2页)

 老孙:(连忙打断)停!直接说重点。

 小岳:(嘿嘿一笑)肚子胀鼓鼓,全是寒气,咕噜咕噜响,大小便都不顺畅,这是足太阴脾经的毛病,得从脾经下手。

 老孙:(感慨)就听你讲这些症状,都觉得中医看病挺复杂。

 小岳:(兴致勃勃)这才刚开始!“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喉咙干得难受,嘴里热得像糊了胶水,还是足少阴肾经的问题,得治肾经。

 老孙:(竖起大拇指)行,你还真研究出点名堂。那膝盖疼,中医咋说?

 小岳:(立刻来劲)这我熟!“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膝盖疼,就取犊鼻穴,用像牛尾毛一样细的员利针,扎一次歇会儿再扎,专门对付膝盖疼。

 老孙:(惊讶)连针都这么讲究!

 小岳:(得意洋洋)那可不!中医里,每个穴位、每种针法,都有大道理。今天讲的,只是《灵枢·杂病》的冰山一角!

 老孙:(点头)看来我得跟你多学学。

 小岳:(笑着说)没问题!老孙,咱们一起钻研。观众朋友们,下半场更精彩,一会儿见!

 中医杂病趣谈(下篇)

 角色

 1. 小岳:延续对中医知识的热情,分享新的中医见解。

 2. 老孙:继续配合小岳,推动话题深入。

 开场

 小岳:(快步上台,热情挥手)观众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我,小岳!

 老孙:(笑着跟上)哟,又来分享中医知识啦?

 小岳:(自信满满)没错!老孙,接着上次的,继续讲《灵枢·杂病》。你还记得上次讲到哪儿了吗?

 老孙:(假装思考)好像是膝盖疼怎么治。

 小岳:(拍手叫好)对啦!这次听好了,“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老孙,你猜猜啥意思?

 老孙:(摇摇头)猜不着,你别卖关子,快说。

 小岳:(认真解释)得了喉痹,喉咙像被堵住。严重到说不出话,就得从足阳明胃经找穴位治疗;还能说话的,就从手阳明大肠经入手。

 老孙:(惊讶)就因为能不能说话,治疗经络就不一样?

 小岳:(得意地点头)这就是中医的辩证论治!不同症状,治疗方法不同。再听这句,“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老孙:(疑惑)这说的又是啥病?

 小岳:(耐心讲解)疟疾,也就是打摆子。得了疟疾,不口渴,隔天发作一次,从足阳明胃经治疗;要是口渴,每天都发作,就得从手阳明大肠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