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刺法论篇(第2页)

 老孙:嘿,这么比喻我好像明白了。那火气下降被阻碍呢?

 小岳: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火气想降却被地玄拦住,就得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还有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委中穴。

 老孙:怎么又和肾经、膀胱经扯上关系了?

 小岳:这就好比五行相生相克,火气被阻碍,得找能克制它的力量来帮忙。肾属水,膀胱经和肾经相表里,刺激这俩穴位,用水的力量让火气降下来 ,就像用水浇灭火一样。

 老孙:原来是这么个道理!那土气、金气、水气下降被阻呢?

 小岳: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刺手厥阴所出,刺手少阳所入。

 小岳:土气下降受阻,刺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穴和足少阳胆经的合穴阳陵泉穴;金气下降受阻,刺心包经的井穴中冲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水气下降受阻,刺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中冲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

 老孙:这穴位可真不少,记起来可不容易。

 小岳:是有点复杂,不过您记住,这些穴位就是调节人体气机的关键。只要把它们弄明白了,人体这个小宇宙就能和谐运转。

 刺法论趣谈(三)

 小岳:上回咱聊到天地之气下降被阻时的刺法,今天接着深挖《刺法论》。

 老孙:行嘞,我都迫不及待想听听还有啥新鲜内容。

 小岳:黄帝又接着跟岐伯探讨啦,问这司天之气没能按时迁正,会让万物变化失常,老百姓容易生病,能不能提前预防。岐伯就开始讲啦,说要是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的阴阳干支失守,就容易出问题。

 老孙:这司天、在泉,还有阴阳干支失守,都是啥意思啊?你可别又把我绕晕咯。

 小岳:您别急呀!司天和在泉就像是一年里掌管天气变化的两个“大领导”,一个管上半年,一个管下半年。阴阳干支呢,就好比是他们的“工作编号”。这“工作编号”要是出问题,“领导”们工作就乱套啦,天气不正常,人也就跟着生病。

 老孙:哦,这么个事儿啊。那这干支咋就失守了呢?

 小岳:比如说甲子年,这甲是阳干属刚,子是地支,要是甲这个“刚”的位置没摆正,对应的“柔”的那一方也就跟着出问题,时间节气就乱套了,音律也不对。您想想,就好比乐队里指挥没站好位置,乐手们能演奏好吗?

 老孙:哈哈,还真是这么个理儿。那这乱套了会咋样?

 小岳:岐伯说了,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三年,就容易变成大瘟疫。

 老孙:啊?这么严重呐!那有办法预防不?

 小岳:当然有啦!岐伯就给出了刺法。比如说甲子年刚柔失守,得先补肾俞穴。您瞧,这肾俞穴就像是给身体补充“能量”的小仓库,先把它补好,增强身体抵抗力。

 老孙:补完肾俞穴然后呢?

 小岳:过三天,再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太白穴。这太白穴就像是给脾胃这个“后天之本”打打气,让脾胃能正常运化,这样身体才有足够的营养去对抗疾病。

 老孙:还挺讲究!那除了甲子年,其他年份呢?

 小岳:像丙寅年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也没法单独起作用。这时候就得先补心俞穴,过五天,再刺肾经的合穴阴谷穴。这心俞穴是给心脏这个“君主之官”加加油,阴谷穴则是稳固肾的功能,让身体的气血循环恢复正常 。

 老孙:这穴位和年份的对应关系可真复杂,亏你能记住。

 小岳: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多研究研究就明白了。而且啊,刺完穴位之后还有讲究呢。

 老孙:还有啥讲究?快说来听听。

 小岳:刺完穴位,不能夜行和远行,得让身体清净七天,还要斋戒。您想想,刚给身体做了“调整”,得让它好好休息,就像机器做完保养,得有个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