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五运行大论篇(第2页)

 小岳:(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这六气啊,就是风、寒、暑、湿、燥、火(热) 。它们在天地间循环往复,对咱们的生活影响巨大。

 老孙:(挠挠头)这听起来和天气变化差不多啊,能有啥特别的?

 小岳:(摆摆手)可不止这么简单。这六气和五运相互配合,共同影响着世间万物。比如说,春天多风,这就是风木之气当令。

 老孙:(点头)这个好理解,春天确实风大。

 小岳:风为六气之首,它的特性就是善行而数变。您看那风,一会儿刮这边,一会儿刮那边,变化多端。风还能让万物生长,像春风一吹,草长莺飞。

 老孙:(笑着说)对,春风吹又生嘛。那寒气呢?

 小岳:寒气就像个冷面杀手。北方生寒,冬天的时候,寒水之气盛行,天寒地冻。寒能让万物闭藏,动物们都躲起来冬眠,植物也停止生长,保存能量。

 老孙:(裹了裹衣服,假装很冷)这冬天的寒可真让人受不了。那暑气呢?

 小岳:暑气和夏天紧密相连,南方生热,热极成暑。夏天这暑气一上来,热得人浑身难受。但暑也有好处,它能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好多果实都在夏天成熟。

 老孙:(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汗)确实,夏天热得庄稼都长得快。那湿气呢?

 小岳:湿气主要在长夏季节,也就是夏秋之交的时候最明显。中央生湿,这时候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湿能滋养万物,但湿气太重也不好,人容易感觉身体困重,没精神。

 老孙:(深有感触)没错,梅雨季的时候,浑身都黏糊糊的,干啥都提不起劲。那燥气呢?

 小岳:燥气在秋天最突出,西方生燥嘛。秋天天气干燥,树叶都干巴巴的,容易掉落。这时候人也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问题。

 老孙:(摸摸脸)还真是,一到秋天就得赶紧抹护肤品。那最后的火气呢?

 小岳:火(热)气和暑气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火性炎上,特别炎热的时候,热气往上冒。它能让万物繁茂,但火太过了就容易引发火灾,在人体也容易上火。

 小岳:(严肃起来)这六气啊,和咱们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六气调和,人就不容易生病。但要是六气太过或者不及,麻烦就来了。

 老孙:(紧张)会有啥麻烦啊?

 小岳:比如说,风邪太过,人就容易感冒、头痛,还可能引发风疹、荨麻疹这些皮肤病。

 老孙:(惊讶)风还有这么大危害呢?那寒气呢?

 小岳:寒气入侵人体,容易损伤阳气,人就会怕冷、手脚冰凉,还可能引发关节疼痛,像关节炎很多时候就和寒邪有关。

 老孙:(皱着眉)这可不好受。那暑气呢?

 小岳:暑气伤人,容易中暑,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呢。

 老孙:(倒吸一口凉气)这么严重啊!那湿气呢?

 小岳:湿气重的话,人会感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腻。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身体越来越虚。

 老孙:(叹气)看来湿气也不能小瞧。那燥气呢?

 小岳:燥气伤肺,人容易咳嗽、干咳无痰,还会出现咽干口燥、大便干结等问题。

 老孙:(连连点头)确实,秋天咳嗽的人特别多。那火气呢?

 小岳:火气过旺,人就会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都是常有的事儿。

 老孙:(感慨)这六气对人体的影响可真大啊。

 小岳:(兴致勃勃)所以啊,中医就根据六气的变化来防治疾病。比如说,春天风大,容易感冒,就可以提前喝点葱姜汤,祛风散寒。

 老孙:(好奇)就这么简单?那夏天暑气重呢?

 小岳:夏天暑气重,就多喝点绿豆汤、酸梅汤,清热解暑。还可以在室内放些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

 老孙:(笑着说)这些方法还挺实用。那长夏湿气重呢?

 小岳:长夏湿气重,可以吃点薏米、芡实、白扁豆,这些食物能健脾利湿。也可以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去除体内湿气。

 老孙:(惊讶)艾灸也能去湿气啊?那秋天燥气重呢?

 小岳:秋天燥气重,就多吃点梨、百合、银耳,滋阴润燥。还可以在室内放个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老孙:(点头赞同)这个好,秋天太干燥了。那冬天寒气重呢?

 小岳:冬天寒气重,就多吃点羊肉、桂圆、红枣,温补肾阳。出门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

 老孙:(竖起大拇指)听您这么一说,以后就能根据六气变化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