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四时刺逆从论(第2页)

 老孙:(咋舌,一脸惊讶)好家伙,这刺错了后果还挺严重!那正确的针刺方法是啥样?

 小岳:(继续模仿岐伯讲解)“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春天针刺散布在各处的俞穴,顺着肌肉纹理进针,出点血就行,病重的就通过手法导气,病轻的等气血循环一周就行;夏天刺孙络的俞穴,见血就停,让邪气尽去、气血恢复正常,病痛就会消除;秋天刺皮肤,顺着皮肤纹理,上下的操作方法都一样,直到神气恢复正常;冬天针刺骨节间的俞穴,病重的直刺深入,病轻的就分散浅刺。

 老孙:(感慨万千)这中医针刺,在不同季节真得格外讲究!那除了这些,还有别的要点吗?

 小岳:当然!黄帝又问啦:“善。愿闻刺要。” 想知道针刺的关键要点。岐伯回答:“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意思是针刺的关键,首先要专注病人的精神状态,了解五脏的情况,掌握全身九处脉象,然后再下针。要做到看不到杂乱的脉象,听不到不祥的症状,全面了解内外病情,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仔细研究病情变化,才能给人针刺治疗。

 老孙:(竖起大拇指)太厉害了,没想到小小的针刺有这么多门道!

 小岳:(笑着总结)所以说,这《四时刺逆从论》里藏着大学问,把四季、人体气血和针刺疗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咱了解这些,不仅能明白中医治病的原理,还能学会顺应季节养生呢!这《四时刺逆从论》里还有好多宝贝呢!黄帝听完前面那些,又开启了新话题。

 老孙:(满脸期待,凑近小岳)快说说,黄帝又问啥了?我这好奇心都快爆棚了。

 小岳:(模仿黄帝,神色专注)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黄帝想知道十二经脉气血衰竭的时候是啥情况。这十二经脉可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要是出问题,那身体可就麻烦大了。

 老孙:(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啊?这十二经脉还会气血衰竭啊,这可太严重了,快讲讲会咋样。

 小岳:(模仿岐伯,一本正经地讲解)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目系绝,目系绝一日半则死矣,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之经盛而不行,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