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刺志论(第2页)

 老孙:哎呀,你这一说,还真有点意思。

 小岳:这《刺志论》还讲了,实证就是邪气跑进来搞破坏,虚证呢,就是正气跑出去“溜达”啦。气实了,人就发热;气虚了,人就发冷。

 老孙: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小岳:最后讲讲这针刺的方法,扎实证的时候,左手得把针孔开大喽,让邪气快点滚蛋;扎虚证呢,左手得把针孔捂严实了,把正气留住。

 老孙:行嘞,听你这么一讲,这《刺志论》好像也没那么难懂。

 小岳:(兴致勃勃,手舞足蹈地比划)这针刺的讲究可不止这点。您想想,这进针的深度也有大学问。在扎不同的穴位,针对不同的病症时,进针的深浅得拿捏得恰到好处。要是病在浅表,进针太深,不但治不了病,还可能伤了元气;要是病在深层,进针太浅,那药力根本达不到病灶,也是白费功夫。

 老孙:(微微皱眉,满脸疑惑)那怎么判断病在浅表还是深层呢?这可太难为人了。

 小岳:嘿嘿,这就得靠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和大夫自己的本事啦。一般来说,摸摸脉象,再看看病人的症状表现,就能大概知道病的深浅。比如,要是病人只是感觉皮肤表面有点酸痛,脉象也比较浮,那多半病在浅表;要是病人觉得内里脏腑都不舒服,脉象又沉又弱,那病就比较深了。

 老孙:(恍然大悟,不住点头)原来是这样啊,看来中医这门道,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学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