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疟论篇(第2页)

 老孙(惊讶地):“还有这种事儿呢?”

 小岳(得意洋洋):“那可不,这《疟论篇》里说得明明白白的。要是疟邪跑到五脏里头,还跟募原连在一起,那路程就远了,藏得也深,走得还慢,跟卫气不能同时碰面,所以也会隔一天发作一次。”

 老孙(竖起大拇指):“行,您对这《疟论篇》还真是研究得挺透彻啊。”

 小岳(绘声绘色地):“这疟疾发作的时候啊,那症状可难受了。刚开始的时候,浑身的毫毛都竖起来了,就跟被电了似的。”

 老孙(配合地做出害怕的表情):“哟,这么吓人呢。”

 小岳(接着说):“然后啊,就开始打哈欠,一个接一个,停都停不下来。接着就是浑身发冷,直打哆嗦,牙齿都咯咯响,就像在冰窖里一样。”

 老孙(搓搓胳膊):“哎呀,听着都冷。”

 小岳(手舞足蹈):“这还不算完呢,冷过之后,就开始发热,全身像着了火一样,热得不行。脑袋也疼得厉害,感觉都要炸开了,还特别口渴,就想喝冷饮。”

 老孙(惊讶地):“这么严重啊,那这疟疾可真够折磨人的。”

 小岳(点头):“是啊,所以咱们平时可得注意预防,别让这疟邪找上咱们。”“这得了疟疾啊,还得赶紧治。不过,这治疗也是有讲究的。”

 老孙(好奇地):“有什么讲究啊?”

 小岳(一本正经):“按照《疟论篇》里说的,针刺治疗疟疾,得在它还没发病之前,或者已经衰退之后进行。要是在发作的时候针刺,那可不行,会伤了正气的。”

 老孙(疑惑地):“为什么发作的时候不能针刺呢?”

 小岳(解释道):“您想啊,这疟疾发作的时候,就像两个大力士在打架,正打得激烈呢。您这时候上去拉架,说不定还会被他们误伤呢。同样的道理,发作的时候针刺,就会干扰身体的正气,对病情反而不好。”

 老孙(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中医治病还真是有学问啊。”

 小岳(得意地):“那可不,这《黄帝内经》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话锋一转):“您看,这古代人就对疟疾研究得这么透彻,咱们现代人更得重视了。现在虽然医疗条件好了,但疟疾还是存在的。”

 老孙(点头):“是啊,听说在一些热带地区,疟疾还是挺常见的。”

 小岳(突然一拍大腿):“哎呀,说到这,我想起来了。有一次我去旅游,住的那个酒店旁边有个小池塘,里面全是蚊子。我当时就想,完了,这下要被蚊子叮惨了,说不定还会得疟疾呢。”

 老孙(担心地):“那后来呢,您被叮了吗?”

 小岳(夸张地):“那能不被叮嘛,一晚上下来,我身上全是包,跟被蜜蜂蛰了似的。我当时吓得呀,赶紧找导游要了点防蚊药,还吃了预防疟疾的药。”

 老孙(笑着说):“您这也太夸张了,哪有那么容易得疟疾啊。”

 小岳(认真地):“这可不能掉以轻心,预防总比治疗好嘛。咱们平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蚊措施,别让蚊子有机可乘。”

 老孙(竖起大拇指):“行,您说得对,看来您这《疟论篇》没白研究,都知道学以致用了。”

 小岳(来了精神,眼睛放光):“老孙,您还别说,古代人防治疟疾的方法和咱们现在比起来,那可真是各有千秋。”

 老孙(好奇地凑过来):“哦?怎么个各有千秋法儿,您快给我讲讲。”

 小岳(摇头晃脑,像个老学究):“古代人没有咱们现在这些高科技的防蚊设备,什么电蚊香、驱蚊手环,他们都没有。他们主要靠一些天然的东西来驱蚊,比如说艾草。”

 老孙(疑惑地):“艾草?这怎么驱蚊啊?”

 小岳(得意地比划着):“把艾草晒干了,点着了,那烟啊,就能把蚊子熏跑。我跟您说,这艾草的作用可大了,不光能驱蚊,还能辟邪呢。每年端午节,好多人家门口都挂着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