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刺热篇(第3页)

 老孙:(思考状)这又得麻烦您翻译翻译了。

 小岳:(比划着)就是说啊,肝脏有热病,左边脸颊先发红;心脏有热病,额头先发红;脾脏有热病,鼻子先发红;肺脏有热病,右边脸颊先发红;肾脏有热病,下巴先发红。这病还没发作呢,要是看到脸上这些地方发红了,就赶紧针刺治疗,这就叫“治未病”,在病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就把它消灭掉。

 老孙:(惊讶)这么神奇啊,看脸就能知道哪儿有毛病?

 小岳:(得意)那可不,咱老祖宗可聪明了。比如说,您看一个人,左边脸颊老是红通通的,您就可以跟他说,“嘿,兄弟,您可得注意肝了,别老熬夜,少喝点酒。”

 老孙:(笑)您这还当起医生来了。

 小岳:(模仿医生,一本正经)我这是学以致用,说不定还能救人一命呢。

 小岳:(笑着继续说)诊断完了,就得治疗啊。

 老孙:(点头)对,这治疗才是关键。

 小岳:(清了清嗓子)这治疗热病啊,也有讲究。“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老孙:(皱眉)这又是啥意思啊?

 小岳:(解释)就是说啊,治疗热病,先让病人喝凉水,然后再针刺。针刺完了,还得让病人穿少点,住的地方也得凉快,一直到病人身体不热了,这病才算好。

 老孙:(惊讶)就这么简单啊?

 小岳:(认真地说)您可别小看了,这每一步都有道理的。喝凉水,能先降降体内的热;针刺呢,能把热邪给放出去;穿少点,住凉快地方,能让身体散热。

 老孙:(点头)嗯,听起来还挺科学的。

 小岳:(模仿病人,大口喝水)您看这病人,“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凉水,然后医生拿着针,“嗖”地一下扎进去,病人“哎哟”一声。

 老孙:(笑)这还真形象。

 小岳:(接着说)扎完针,病人就得换身薄衣服,找个阴凉的屋子待着,要是夏天,还得开着空调。

 老孙:(笑)那要是冬天呢?

 小岳:(思考状)冬天啊,那就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反正不能让身体太热。

 老孙:(无奈地笑)您这办法还挺特别。

 小岳:(感慨)您瞧瞧,咱老祖宗的智慧,多厉害啊,这治疗热病的方法,放到现在都不过时。

 老孙:(点头)是啊,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得好好传承。

 小岳:(看着观众)所以啊,大伙平时也得多了解点中医知识,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老孙:(笑着说)对,今天听小岳这么一讲,还真学到不少东西。

 小岳:(鞠躬)谢谢大伙捧场,希望大伙都健健康康的,别得热病。

 老孙:(也鞠躬)也祝大伙生活愉快,每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