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离合真邪论(第2页)
老孙(好奇地问):为啥要打招呼啊?
小岳(瞪大了眼睛,故作惊讶):这您就不懂了吧,这穴位就像人一样,您突然扎它一针,它不得吓一跳啊。先摸摸按按,让它放松放松,等病人呼气快完的时候再进针。
老孙(配合着追问):那进了针之后呢?
小岳(又开始比划):进了针就安安静静地等着,等气来了,感觉这针“活”了,就多留一会儿针。然后等病人吸气的时候,“嗖”地一下把针拔出来,拔完还得赶紧把针孔揉揉,就像给穴位“贴个创可贴”,把真气留在里面,不让它跑咯。
老孙(笑得前仰后合):你这解释,太有意思了,我感觉这穴位都快被你说成人了。
小岳(得意地笑):所以啊,这针刺补泻的方法,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要是弄错了,那可就麻烦大了,说不定病没治好,还添乱呢!
老孙(笑着点头):得嘞,你这一讲,我算是记住这针刺补泻是咋回事儿了。
小岳(满脸得意,又往老孙身边凑了凑):老孙,这针刺补泻说完,还有更玄乎的,诊察邪气的要点,您知道多重要吗?
老孙(佯装无奈):我哪知道啊,你快别卖关子,赶紧说。
小岳(挺直腰杆,表情严肃,模仿老中医把脉):您瞧啊,这邪气从络脉钻进经脉,再留在血脉里的时候,这脉气的波动,就跟坐过山车似的。
老孙(眼睛瞪大,一脸好奇):啥叫跟坐过山车似的?
小岳(夸张地比划起伏动作):一会儿高起来,一会儿低下去,一会儿感觉来了,一会儿又好像没了,神出鬼没的。这时候啊,医生就得像个侦探一样,仔细琢磨这脉里的门道。
老孙(忍不住笑):嘿,把医生说得跟福尔摩斯似的。
小岳(一本正经):您可别小瞧了这事儿。当医生诊出邪气刚要来的时候,就得赶紧“行动”。
老孙(着急地问):咋行动啊?
小岳(伸出手,做个按的动作):得按在穴位上,把邪气“控制住”,然后马上用针泻,就像消防员灭火,得赶早。
老孙(点头):哦,明白了,那要是晚了呢?
小岳(皱着眉头,连连摆手):可不能晚!邪气最盛的时候,您可千万别泻。这就好比您在暴雨最大的时候,去疏通下水道,那水势汹汹,您根本没法下手,还容易把自己给伤着,这时候泻,就伤了正气。
老孙(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小岳(继续眉飞色舞地说):还有啊,邪气都已经过去了,您再去泻,那也不行。这就好比小偷都跑没影了,您还在那儿关门,有啥用啊,白费力气,还耽误病人治疗。
老孙(笑得直拍大腿):你这比喻,一个接一个,太形象了。
小岳(得意地晃晃脑袋):所以啊,诊察邪气这事儿,得掐准时机,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就得刚刚好,就跟您做炸酱面,调料放得恰到好处,那味儿才对。
老孙(笑着调侃):合着诊病跟做饭一个道理呗。
小岳(一拍手):嘿,您还真说对了,都是讲究个时机和分寸,这诊察邪气的要点,您算是听明白了吧?
老孙(点头):听明白啦,你这讲得,比我看医书都清楚。
小岳(脸上带着几分神秘,又开始滔滔不绝):老孙,前面那些都是小打小闹,接下来我要讲的,那可是中医里特别关键的“硬菜”——三部九候诊法的重要性。
老孙(满脸好奇,往前探了探身子):哟,这又是什么高深玩意儿?快给我讲讲。
小岳(装模作样地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您知道这医生治病,为啥有时候能药到病除,有时候却效果不好吗?关键就在这三部九候诊法上。
老孙(疑惑地挠挠头):这三部九候诊法,到底是咋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