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八正神明论(第2页)

 小岳:(掰着手指头数)有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有的像缝衣服针,有的像小匕首,还有的像……(想了想)像那羊肉串的签子!说不定这些针在古代是仙人用来给凡人“修补灵魂漏洞”的工具,不同的针针对不同的“漏洞”!

 老孙:(瞪大了眼睛)您这都什么跟什么呀,人家那是根据不同病症和治疗部位设计的针具,您可别瞎比喻。

 小岳:(嘿嘿笑)我这不是为了让大伙有个直观印象嘛。您说这老祖宗多聪明,发明这么多针具,就像给身体准备了一套超级工具包!就好像身体是个神秘的机械城堡,九针就是各种神奇的维修工具,哪里出问题就用对应的工具修一修!

 老孙:(无奈地笑)行吧,您这说法还挺新鲜。不过中医的学问可深着呢,您可别学了点皮毛就到处显摆。

 小岳:(点头)知道啦知道啦,我这不是跟大伙分享分享我的学习成果嘛。这《八正神明论》里对医生的要求那可高了去了。您知道吗,我觉得古代的中医师都是超级英雄,拿着针就能拯救世界!

 老孙:(好奇)哦?怎么个高法?您给大伙仔细讲讲。

 小岳:(清了清嗓子,模仿老学究的语气)这文章里说啊,医生用针的时候,得知道气在身体里哪儿待着呢,就跟那侦探找线索似的,得找准了“气”的门户。您说这医生,是不是像拥有透视眼,能看穿身体里气血的“秘密通道”!

 老孙:(笑着点头)这确实,中医讲究气血运行,找准穴位和气血的状态很关键。您这想象力太丰富了。

 小岳:(眼睛一亮,比划着)您想想,那人体就像一个大迷宫,气在里面到处跑,医生得跟个导航似的,给气指对路。要是找错了,那气不得迷路啊,说不定在身体里瞎撞,人不得难受嘛!我感觉这身体里的气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幽灵,医生就是拿着“魔法地图”的引导者,带它们走上正轨!

 老孙:(瞪大了眼睛,哭笑不得)您这都什么奇奇怪怪的比喻,人体经络系统虽然复杂,但也不是您这么个说法啊。

 小岳:(嘿嘿笑两声,继续说)这还不算完呢。医生还得明白调气的门道,什么时候该补,什么时候该泻,那手法得拿捏得死死的。就好比做饭,盐放多了太咸,放少了没味儿,这补泻手法要是不对,那治疗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您说这医生调气,是不是像在弹奏一首神秘的“身体乐章”,手法就是音符,弹对了身体就和谐,弹错了就跑调!

 老孙:(忍不住笑出声)您这又扯到做饭和音乐上去了,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针刺补泻手法确实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小岳:(越说越兴奋,手舞足蹈)而且啊,这医生下针的时候,那速度也有讲究,得知道啥时候快,啥时候慢。快的时候就像那短跑运动员,“嗖”地一下就冲出去了;慢的时候呢,又得像那蜗牛散步,小心翼翼的。我怀疑医生下针的速度是和身体里的“时间精灵”在对话,快针是说“急事急办”,慢针是说“慢慢调理”!

 老孙:(无奈地摇头)您这形容,把严肃的针刺手法说得跟奇幻冒险似的。针刺手法的快慢是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来决定的,可不是您说的这么简单粗暴。

 小岳:(眨眨眼,接着说)这好医生啊,还得有先见之明。您看那上等的医生,能在病还没发芽的时候就发现它,就跟在草丛里找小虫子似的,眼尖着呢!然后“咔嚓”一下,就把病给治好了,不让它长大。您说这上等医生,是不是有一双能看到未来疾病影子的“神眼”,提前把麻烦消灭在萌芽!

 老孙:(笑着纠正)您这用词,怎么跟除害虫似的。中医讲究治未病,优秀的医生能够通过观察人体的细微变化,提前发现疾病隐患并加以干预。

 小岳:(一拍大腿)对呀,就是这意思。不像那下等的医生,等病都长成参天大树了,才想起来治,这时候难度可就大多了。就好比房子都快塌了,您才想起来修,那得多费劲呐!我觉得这病就像一个偷偷长大的“怪物”,下等医生总是等它变大了才发现,上等医生却能在它还是个“小胚胎”时就解决掉!

 老孙:(点头认同)您这个比喻倒是通俗易懂,确实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小岳:(神秘兮兮地凑近老孙)我跟您说,这《八正神明论》里还有个秘密,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