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脏气法时论(第2页)

 老孙:“所以中医强调‘因时制宜’,治病养生都得考虑季节时辰的因素。”

 小岳(兴奋地):“老孙,我感觉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中医知识太有趣了。我得好好学,以后给大家讲相声都能用上。”

 老孙(笑着点头):“行,不过你可别学个皮毛就到处乱说,得深入钻研。”

 小岳(立正站好):“放心吧老孙,我一定好好学,争取也成为中医小达人。”

 小岳(挠挠头,满脸疑惑):“老孙啊,我看这《脏气法时论》里,还提到了五脏生病时候的症状,那叫一个复杂,我看得是晕头转向。就说这肝病,书上说啥‘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这咋回事啊?”

 老孙(耐心解释):“这是因为肝的经脉分布在两胁,所以肝要是出了问题,两胁下就容易疼痛,甚至会牵连到少腹。而肝在志为怒,肝气不舒的时候,人就容易发怒。”

 小岳(眼睛瞪得老大,模仿发怒的样子):“哎呀,照这么说,我有时候脾气一上来,控制不住,是不是肝不好啊?”

 老孙(摆摆手):“偶尔情绪波动很正常,要是经常无缘无故地暴怒,那可能就得注意肝的调养了。你再看这心病,‘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这是因为心的经脉和这些部位都有联系。”

 小岳(一边听一边比划,指着自己胸口):“我的天呐,这心脏要是出问题,能疼这么一大片地方啊。那脾病又有啥症状呢?”

 老孙:“脾病的话,‘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了,身体就容易沉重,肌肉也会软弱无力,甚至出现抽筋、脚痛这些症状。”

 小岳(夸张地跺脚):“好家伙,这脾不好,连走路都受影响啊。那肺病和肾病呢,肯定也有各自的症状吧。”

 老孙:“没错。肺病是‘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肺主气司呼吸,所以肺病容易出现咳喘、气逆的症状,而且肺经的循行部位也会疼痛。肾病则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肾主水,肾病会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水肿,还会有气喘、怕风这些表现。”

 小岳(听得目瞪口呆):“这中医通过症状就能判断是哪个脏腑出问题,太神奇了。不过这么多症状,谁能记得住啊。”

 老孙:“所以中医大夫要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准确判断。而且这些症状还得综合起来看,不能只依据一点就下结论。”

 小岳(突然一拍脑袋):“老孙,我又想到一个问题,这五脏生病,治疗的时候是不是也得按照季节来啊?”

 老孙(点头称赞):“你这问题问得好。确实,中医治病讲究‘因时制宜’。比如春天肝气旺,治疗肝病的时候,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可能会适当加点滋养肝阴的药,防止肝气过旺伤阴。夏天心气旺,治疗心病时,除了清热泻火,还得注意养心气、养心血。”

 小岳(兴奋地比划):“我懂了,就像春天给肝这个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长得更健康;夏天给心这个小火炉添柴加薪,还得注意别让它烧太旺。”

 老孙(无奈地笑):“你这比喻倒是形象,不过大致意思是对的。秋天养肺,冬天养肾,都要根据季节特点和脏腑特性来调整治疗方法。”

 小岳(满脸敬佩):“老孙,你这中医知识懂得可真多。我感觉我越学越有意思,不过也越学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

 老孙(鼓励道):“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慢慢学,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只要有兴趣,你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小岳(坚定地点头):“行,老孙,我一定好好学,说不定以后我也能给大家当个中医小顾问呢。”

 小岳(挠着头,一脸困惑):“老孙,这五脏生病症状这么多,那治疗的时候除了按季节,还有啥讲究啊?我看这《脏气法时论》里弯弯绕绕的,好多说法我都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