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件要务
1
这本是他离别之前托付给蒙帅的一件要务。
当年旅行经过定边盐湖时,他曾亲见那片广袤盐田,如今却遗憾未能清晰记起具体位置,只能凭模糊印象圈定一个大约数县大小范围。
最终这批俘虏亦会被列入官籍簿,派遣去开发盐田劳动。
相比传统奴隶制社会,大秦皇室的奴隶并非完全无权。
尽管人身自由受限,但他们依然可保有自己的财务和一定社会地位,而且同样参与二十级军功爵位晋升系统。
例如历史中的张虎便是借此制度,依靠组织高效的囚犯军队成功击溃强敌。
更重要的是,在盐场工作能够极大限制逃脱行为——四周尽是不毛之地,逃离基本等同于自寻绝路,同时驻守周边的边关大军也足够遏制所有暴乱可能。
林遥略作整理后补充记录:请赵将军务必仔细筛查每名战俘身份信息,特别是分离各级头领角色。
没有首脑领导,则羌人整体难成规模联合。
后期进入生产环节,更需筛选忠诚骨干力量予以激励,引导他们协助管控群体运作内部矛盾转移至族群之间竞争。
最后一步是设立明确奖励机制。
受启发于后来企业管理理念引入量化绩效考核体系 (kpi),他计划让采盐工人收益直接关联成果数量;此方案还可广泛复制到各类皇家手工作坊及店铺管理领域。
日结清算模式下,当天收入越高则绩效工资提成就会随之增加。
回想过去逛街遭遇服务态度问题不禁莞尔。
既然如此傲慢无礼,那何不改进薪资结构使之更加灵活高效?
看着天色渐渐转暗,仿佛预告初雪降临。
古礼规定冬季结束时期皇帝需要举办盛大的祈福仪式以祭告天地山河。
结合最新军事战果报告恰逢其时策划另一大型献俘活动。
届时公开斩决若干主要敌酋首领,告慰为国捐躯之英魂,并昭示四方蛮夷知悉大秦赫赫武功威慑远扬边境之外!
与此同时,各郡代表也将应邀齐聚观摩整个过程,借此举展示国家强大力量并巩固中央权威统治。
随后林遥写毕简文交由侍官送呈相府审核,并返回批阅后续陇西南线传回的新一批公函指令。
---
(以上内容保留原意重新撰写而成)
改写后的故事:
胡烨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心里暗想,要是此刻上天要惩罚秦朝的话,那大秦王朝就真的要早早终结了……
哎……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诸位大人也是来参观新式造纸的?”
“正是!”
之前胡烨曾把一些劣质纸张分赐给大家,然而和胡烨用来当废纸不同,这些高级官员们都郑重其事地收藏起来,从不轻易示人。
因为此时并不是后世那个书籍泛滥的时代。
要知道一部四十万字的经典,如果用竹简抄写,按照每片三十字计算,就要上千片竹简,重达几十斤……
所以古人才会有学富五车的说法,其实并不算多,最多只相当于一套名家文集罢了。
当等候在工坊中的工匠大师墨承见到涌来的一大群高官时,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在他看来,不过是制作点纸张,怎会引来这么多人关注?
胡烨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墨家向来主张技艺应代代相传,在他们看来,真正的技术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所谓的技艺精髓不过是一些模型罢了。
在这个生产工具落后的年代,要保存复杂的机械设计图,只能靠昂贵的丝绸来承载。
对于工匠而言,祖传的技艺迟早需要改良升级,因此使用实物模型教学更为可行。
这半年来被淘汰的各种模型,都被胡烨细心收集起来……
在胡烨心中,如同明老师所说,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
知识分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思考记录成册,便是智慧结晶。
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既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凝结在一辈辈传承的典籍中。
真正来说,此刻的书籍是整个民族千万年的积累成果,并非个别圣贤的一己之功……
胡烨的目标就是承接并继续这些即将遗失在岁月里的知识。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