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此刻机会难得,何必忧心忡忡?(第2页)
所以,寇封认为只要施加适当手段,收服陆逊不成问题,而且相信对方不会对自己的忠诚度存有大的疑问。
至于糜竺,他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天才。
若有他加入寇封团队,对于寇封积聚天下财富的目标至关重要。
无论是精盐制造计划还是其他可能带来的创新商品推广售卖,都离不开这样的人物助力。
毕竟作为一个领军人物,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
望着眼前的几位俘虏,寇封的微笑愈发明显。
“各位,我们久未相见,这段时日还好吗?”
寇封的这番话一出,立刻引起了糜竺、糜芳、简雍和孙乾四人的微妙反应。
他们深知这话背后的含义。
毕竟当初与寇封在刘备帐下共事时关系密切,其中又以糜竺为最。
那时候的寇封作为刘备的唯一继承人候选,曾与糜竺频繁来往;而与同样作为舅父的糜芳关系则较为平淡。
尽管历史上糜芳最终因种种原因投向东吴,断送了关羽的后路,但当时的情况复杂,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被傅士仁误导,认为东吴已经全面占领荆南。
即便如此,对于寇封来说,他并没有完全排斥或意图翻案。
只不过考虑到糜芳当时的决定确实削弱了蜀汉力量,寇封对他的好感并不强烈。
为了争取其他如糜竺等更有利用价值之人,寇封可以接受让糜芳成为一个普通富商,彻底退出军政事务。
对于其他人而言,其实心中也难免怀疑过,若刘备当初不杀寇封并立他为继承人是否可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呢?毕竟寇封作为稀世奇才,如果能得到培养和支持,未必不会将刘氏霸业发扬光大。
然而从人性角度考量,在乱世中谁能放心将大权交付给一个非亲生的孩子?
因此,当听到寇封再次提到过去的关联后,五人均恭敬地施礼回应:
“见过大将军,大将军威武神勇更胜从前。”
虽然这些人曾经伴随刘备经历无数风雨,但他们显然更看重当下存活的机会及未来的出路。
特别是因为刘备已不在,这些忠于故旧之人自然转向寻找新的依靠对象。
寇封明白他们的想法,所以提出问题明确而直接:要么加入我,继续发挥才干,或者选择成为普通的平民,享受安定生活。
闻言之后,陆逊首先表态:“感念大将军宽仁之心,陆逊愿随侍左右,尽忠效力。”受到此番鼓舞,其他人也都开始考虑效忠这位曾经熟悉、而今重掌大权的人物。
这样的选择既体现了局势的变化趋势,也是对现实条件的一种折衷回应。
否则,当初在刘备麾下的时候,陆逊也不可能一直称刘备为左将军!见陆逊表明了立场后,寇封大为高兴。
“早闻江东陆家人才济济,今日一见,传闻果然不虚。
不过我听说你只是与刘备合作,并未真心归附,不知是否属实?”
听到寇封这番话,陆逊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
这意味着寇封明白他并非真的投靠刘备,因此不会对他存有太大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