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夜话(第2页)

 话音未落,幻影陡然扭曲成冲天火光。陈砚之瞥见火焰中有人影坠落,怀表发出刺耳鸣响。待要追问,若曦已化作青烟钻入他胸前的翡翠挂坠,挂坠内侧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工尺谱。

 第三章 残卷谜踪

 次日清晨,陈砚之在修复室发现本民国手札。泛黄纸页记载着惊人往事:1937年日军侵占清源前夕,林氏绣庄收留数百难民。某夜日军少佐强索绣娘,林鹤年为保众人性命,当众将女儿若曦锁入地窖。三日后,日军撤离时地窖里传出《牡丹亭》唱腔,掘开时只见满地青瓷碎片,绣庄匾额上插着半截断簪。

 手札最后夹着张黑白照片,穿和服的日本军官怀中搂着戴翡翠耳珰的女子,背景里模糊可见"栖梧书苑"的招牌。陈砚之猛然想起修复室里那尊影青瓷观音——底座裂痕处的金缮痕迹,与照片中女子耳畔的流苏如出一辙。

 第四章 夜半琴音

 第七个无月夜,挂坠里的翡翠突然发烫。陈砚之追着琴音来到废弃的栖梧书苑,见若曦正在残破的戏台上抚琴。月光透过漏窗洒在她肩头,戏服上的金线在暗处流转如活物。

 "那年我吞金未死,被戏班班主所救。"若曦的指尖在焦尾琴上泛起幽蓝微光,琴弦震颤间,陈砚之看见幻象:日军军靴踏碎青石板,刺刀挑开绣庄大门,父亲被逼至墙角写下"大东亚共荣"的匾额。

 琴音陡然转急,书苑梁柱间渗出鲜血,在月光下凝结成字:"血债需血偿"。陈砚之惊觉手中多了一柄青铜短剑,剑身铭文与照片里日军军官的佩刀纹路完全吻合。

 第五章 双生因果

 当夜暴雨如注,陈砚之握剑冲进雨幕。青石板路上浮现出血色脚印,引他来到护城河畔。对岸戏台亮起幽幽灯火,若曦正在台上唱《牡丹亭》的《冥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