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谋取金国震慑蒙古(第2页)
于是,他大手一挥,兵分四路向南宋进军。然而,命运却突然转折。南征途中,堂弟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府称帝的消息传来。“什么?完颜雍竟然称帝了?”完颜亮愤怒地将酒杯摔在地上,“他好大的胆子!”
内部矛盾激化,各方势力重新站队,完颜亮的军队士气遭受重创。而金军在采石矶南渡长江时,又遭南宋军队顽强抵抗,惨败而归。营帐中,完颜亮怒视着众将:“这一战为何会败?你们都给我如实说来!”一位将领战战兢兢地说:“陛下,宋军抵抗顽强,我们内部又人心惶惶……”“够了!”完颜亮打断他,“我不甘心失败,必须从瓜洲再次渡江!”
他下达疯狂命令:“勒令将士三日内渡江,否则处斩随军大臣!”一位老将上前劝道:“陛下,士兵们连日征战,疲惫不堪,此时强行渡江,恐怕……”“住口!”完颜亮怒吼,“三日之内必须渡江,违令者斩!”这道命令激起千层浪,最终兵变突起,曾经威风凛凛的完颜亮在12月15日被缢死,年仅40岁,他的雄心霸业如梦幻泡影,只留下一段充满争议的传奇历史。
完颜雍,公元1123年3月29日出生于会宁府会宁县。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养成稳重、谦逊的性格。金皇统年间,他被金熙宗册封为葛王,授兵部尚书。在任上,他兢兢业业。一次朝堂议事,讨论边防问题时,他站起身说:“我认为应加强边防兵力部署,改善士兵生活条件,如此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他的建议得到许多大臣认可。
但金熙宗晚期,朝堂风云变幻,权力斗争激烈。深夜,书房内,妻子乌林答氏忧心忡忡地对完颜雍说:“如今朝堂动荡,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我们需格外小心。”完颜雍皱着眉头点头:“我明白,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关键时刻,乌林答氏献策:“王爷,将父亲的白玉带献给金熙宗,或许能缓解当前危机。”完颜雍依计而行,成功保住官职,他感激地对乌林答氏说:“多亏了你,不然这官职可就保不住了。”乌林答氏温柔地笑了笑:“夫妻之间,何须言谢。”
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对完颜雍猜忌不断,频繁调动他的官职。乌林答氏又劝道:“王爷,多献珍宝表忠心,或许能打消他的疑虑。”完颜雍照做,慢慢打消了完颜亮的疑虑。金正隆六年九月,完颜雍赴东京任留守,海陵王派副留守高存福暗中监视。同年十月二日,南征万户完颜福寿、高忠建等人因不满海陵王残暴统治,归附完颜雍。“王爷,海陵王残暴无道,我们愿追随您,推翻他的统治。”完颜福寿诚恳地说。完颜雍沉思片刻:“此事非同小可,让我再考虑考虑。”然而高存福欲告密,完颜雍等人便击杀了他。各路军队见状,纷纷劝说完颜雍登基称帝。
完颜雍深知这一步的重大意义,前往太祖庙祭告祖先:“太祖在上,雍本无意皇位,但如今局势动荡,为了大金百姓,雍愿承担这份责任,祈求太祖庇佑。”而后,他返回宣政殿正式即位,改年号为“大定”,开启治国之路。
即位之初,完颜雍面临重重难题。朝堂上,一位大臣焦急地问:“陛下,如今契丹移剌窝斡起义,与宋朝关系也紧张,我们该如何是好?”完颜雍沉稳地说:“先集中兵力镇压起义,稳定国内局势。至于宋朝,派人试探求和意向,能和则和,若不能和,做好战斗准备。”
他迅速调兵遣将,亲自指挥镇压起义。战场上,他骑着战马鼓舞士兵:“将士们,为了大金的和平与安宁,冲啊!”成功稳定局面后,金大定五年,他审时度势,与宋朝签订“隆兴和议”。议和营帐内,完颜雍对宋朝使者说:“此次和议,望两国能长久和平,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宋朝使者点头回应:“我大宋也期望和平,愿遵守和议条款。”
在和平时期,完颜雍大展宏图。他崇尚勤政节俭,每日早起处理政务,生活简朴。朝堂上,他对大臣们说:“我们要为百姓做表率,节俭度日,不可奢靡浪费。”他改革吏治,选拔贤能,惩处贪污。“若有官员贪污受贿,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在他的治理下,金国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他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百姓负担,还尊崇汉化与儒学,推广汉文化,设立学校培养人才。“汉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学习借鉴,提升大金文化水平。”在他的倡导下,开创了“大定之治”的繁荣景象。同时,他也不忘民族根源,鼓励女真人学习本民族语言、骑射等传统技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要传承民族技艺。”然而,在处理蒙古鞑靼游牧民族问题上,他虽采取防范措施,但未能消除威胁。议事厅内,他忧虑地对大臣们说:“对于蒙古,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大臣建议:“陛下,先加强边境防御,派使者交好,再徐徐图之。”完颜雍微微点头:“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