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三个问题(第2页)
谈到这里,段尘的心态也从仰慕回归到了谈及实际问题:
“孔明,其第一点官吏问题,也应该明白,我段尘先屠辽西,再屠辽东,后屠幽州,这天下文士,算是得罪了一遍,至于辽东世家,我实在不敢让其承担太多治理,华夏人才,实在也难以适应,因而官吏不足,实在难以解决。”
“其第二点民族问题,我认为需要时间来演化消磨,其中融合,实在太过于混杂,我已经强行推行我汉家习俗,强行命令各族与汉家通婚,辽东汉人始终在主体,如此以来,一代之后,必然稀释。”
“其三名义问题,孔明莫非是想劝我迎立天子?”
段尘一一提出解释,基础人才短缺、民族混杂、治理架构粗放混乱,这三点一直是辽东的硬伤,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时间来解决。
如今诸葛亮能一眼看出三者问题,必然有了解决办法,却见他面带淡笑,英俊的面容上带着一丝从容与自信,好似一切尽在掌握。
此时的少年诸葛亮,总是有着某种书生意气的:
“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了,我请主公迁冀州之民于幽州和辽东,用冀州数百万汉民,再次稀释辽东各族,空出邺城,设立军事区,安排名将驻守。”
上来,便是语出惊人。
冀州,作为传统的大汉核心区,一旦迁移,可以说深刻的改变了大汉的人口结构,触动了汉民最为敏感的神经。
但效果也非常明显,能够绕过冀州世家,直接达成对冀州百姓的掌控。
“孔明,此事是否需要从长计议?”
段尘询问。
却见诸葛亮摇摇头,说道:
“主公,如今天下诸侯谁敢于挑衅主公呢?天下世家谁敢于不服从主公呢?天下人才谁不仰慕主公呢?主公如今,迁冀州之民填充辽东,又有谁敢不从?”
少年诸葛亮,多了一丝英气。
或许这才是那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少年,历史上的他从来没有打过顺风仗,而如今在辽东,他面对的都是碾压局。
“此事细则,还请孔明谋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