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管宁(第2页)

 “主公,当下各地的学校刚刚搭建不到两年,现在创办书院,是不是有些过早了?”

 郭嘉有些疑虑。

 自段尘入驻辽东以来,教育从来都没有耽搁,虽然不至于全面普及,但在各个郡各个县城都利用世家书籍传播有官办学府,专门供平民子弟上学。

 其主要吸收的便是城市中多出来的这一批工人群体,还有小市民小商贩加的孩子。

 从世家书籍到华夏专门研发的三国教材,在教育部的安排下,一整套小初高三级的培养体系已经算是比较完善。

 现在暂时是城市孩子入学,乡镇更多以投资族学为主,等到将来,这套教育体系肯定会运转的越发健全。

 几座必要的学府,或许也到了搭建的时候。

 “奉孝,现在先行创办,吸收通过考核的世家子弟,或是豪门学子,等到将来我们辽东的教育运行健全后,就可以直接承接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

 “主公想要让平民子弟入书院?”

 郭嘉惊讶问道。

 以他的视角,很难想象,辽东教育普及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本以为段尘只是想要培养一批能为自己所用的平民子弟。

 却不想他竟然想要让他们进入书院。

 在三国这个时代,书籍是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对于想要成为文士的人来说,书籍就是他们的经验,就是实实在在晋升的阶梯。

 而且来到辽东已久的郭嘉也清楚,大儒的书籍具有不可替性,那些从各个世界拿来的书籍虽然也有一定启发效果,但并不能对文士有直接增幅。

 更为严苛的来说,只有竹简上记录的书籍有直接效果,传承越久,典藏越久,家族子弟批阅感悟越多,对文士的增幅效果就越强。

 书院的创办,某种程度上就是世家内部文化资源的整合,给予各个世家子弟或是寒门一个上升通道。

 但这也仅仅限于寒门,而不是平民,甚至不是普通豪族,两者的区别依然天差地别。

 郭嘉虽然心中有所预料,但真当段尘将此想法说出来时,他还是很难接受。

 “奉孝,我想要让天下平民都能接受到圣贤教育,你能支持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