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办公室(第3页)
此次的设计尚处于初步阶段,仍有不足待完善,变速系统和平衡机构尤其需要深入改进。
这是大家未来一周的目标。
“结合国内现有设计与国际技术来改进。”
林小峰说道。
张伟深感压力山大,一周期限颇为紧凑。
但他理解,这个项目的成败在于林小峰的技术才能。
会议散会,众人各司其职。
刘二锤带着确定后的图纸赶往车间制造原型;张伟率队查阅资料以优化数据。
最后,陈刚和刘建国把林小峰叫到一旁:
“快一个月了,项目还没落实。
慢慢来,稳扎稳打才重要。”
两人担心林小峰急功近利而影响效果,尽管林小峰的专才难得,但独断独行总非长远之策。
但他们也知道没有合适的人选代替林小峰领导这一项目。
“厂长们请放心,我有信心成功。”
林小峰保证说。
有系统的支持证明他的设计无误。
为了让同事清楚自身的价值,他决定让他们进行进一步测算验证。
晚间,林小峰再次核对着一天的进程。
厂长和副总离去后,他回到实验室拿了最新的底盘设计图纸前往一车间。
刘大军正在那里组织团队讨论方案。
对底盘的要求十分严格,因为支撑起巨大的蒸汽机和其他部件需要坚实的结构。
尤其是蒸汽机体积和重量都较现代柴油机大一倍,因此必须加强设计。
底盘组成复杂,包含支架、轮子、轮胎和悬挂,后者尤显重要,林小峰解释其参考其他厂商的经验及调整后的数值。
讲解期间,技术人员聚精会神听着,连孙磊也在一旁学习观察。
作为负责打井机组装的一车间员工,他对即将到来的拖拉机项目充满了期待。
大家都知道,这项新的制造项目可能会成立第十一车间,这显然是个不可忽视的机会。
林小峰在现场监督生产进度,指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拖拉机的前景让大家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当日晚些时候,他回到办公桌整理一天的工作后,步行回到家里,妻子李
听完对方的话,陈工程师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终于,他领导的研发组完成了一份让领导满意的答卷。
说实在的,在这位年轻人手下工作,对于年过半百的陈工来说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尤其是在多次图纸被退回来的情况下。
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不过在这里,所有人都比杨小涛年长,这种局面倒是让陈工程师感觉好了不少。
而且,杨小涛对待团队
成员始终如一地尊重,并在生活上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他在工作中也以理服人,这让团队成员认同和敬重。
整理完手头的文件后,杨小涛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设计文档递给刘工程师。“刘工,这里是一个农用工具——铁犁的设计图,请你找个合适的时间,找一些工匠将它锻造出来,并进行试用。”
刘大明走过去接过设计图,陈斌也跟着看了一会儿。
他的脸色逐渐沉重起来。
显然,这是专门为拖拉机配备的一款用于农田生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