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办公室(第3页)

 此次的设计尚处于初步阶段,仍有不足待完善,变速系统和平衡机构尤其需要深入改进。 

 这是大家未来一周的目标。 

 “结合国内现有设计与国际技术来改进。” 

 林小峰说道。 

 张伟深感压力山大,一周期限颇为紧凑。 

 但他理解,这个项目的成败在于林小峰的技术才能。 

 会议散会,众人各司其职。 

 刘二锤带着确定后的图纸赶往车间制造原型;张伟率队查阅资料以优化数据。 

 最后,陈刚和刘建国把林小峰叫到一旁: 

 “快一个月了,项目还没落实。 

 慢慢来,稳扎稳打才重要。” 

 两人担心林小峰急功近利而影响效果,尽管林小峰的专才难得,但独断独行总非长远之策。 

 但他们也知道没有合适的人选代替林小峰领导这一项目。 

 “厂长们请放心,我有信心成功。” 

 林小峰保证说。 

 有系统的支持证明他的设计无误。 

 为了让同事清楚自身的价值,他决定让他们进行进一步测算验证。 

 晚间,林小峰再次核对着一天的进程。 

 厂长和副总离去后,他回到实验室拿了最新的底盘设计图纸前往一车间。 

 刘大军正在那里组织团队讨论方案。 

 对底盘的要求十分严格,因为支撑起巨大的蒸汽机和其他部件需要坚实的结构。 

 尤其是蒸汽机体积和重量都较现代柴油机大一倍,因此必须加强设计。 

 底盘组成复杂,包含支架、轮子、轮胎和悬挂,后者尤显重要,林小峰解释其参考其他厂商的经验及调整后的数值。 

 讲解期间,技术人员聚精会神听着,连孙磊也在一旁学习观察。 

 作为负责打井机组装的一车间员工,他对即将到来的拖拉机项目充满了期待。 

 大家都知道,这项新的制造项目可能会成立第十一车间,这显然是个不可忽视的机会。 

 林小峰在现场监督生产进度,指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拖拉机的前景让大家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当日晚些时候,他回到办公桌整理一天的工作后,步行回到家里,妻子李 

 听完对方的话,陈工程师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终于,他领导的研发组完成了一份让领导满意的答卷。 

 说实在的,在这位年轻人手下工作,对于年过半百的陈工来说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尤其是在多次图纸被退回来的情况下。 

 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不过在这里,所有人都比杨小涛年长,这种局面倒是让陈工程师感觉好了不少。 

 而且,杨小涛对待团队

成员始终如一地尊重,并在生活上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他在工作中也以理服人,这让团队成员认同和敬重。 

 整理完手头的文件后,杨小涛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设计文档递给刘工程师。“刘工,这里是一个农用工具——铁犁的设计图,请你找个合适的时间,找一些工匠将它锻造出来,并进行试用。” 

 刘大明走过去接过设计图,陈斌也跟着看了一会儿。 

 他的脸色逐渐沉重起来。 

 显然,这是专门为拖拉机配备的一款用于农田生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