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正确引导(第2页)

 每一次电机的微小动作,都伴随着老旧机械结构发出的令人牙酸的呻吟,仿佛随时会散架。 

 右侧,两台老式扩散炉被彻底“开膛破肚”。崭新的、闪烁着银光的电阻丝加热元件和精密铂电阻温度探头(同样来自特批经费),如同血管和神经,密密麻麻地嵌入被加厚了数倍的石棉保温层中。 

 周文兵戴着电焊面罩,火花四溅,正小心翼翼地焊接最后一段连接管道,旁边放着一台同样崭新的、屏幕闪烁着复杂曲线的温度记录仪。 

 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紧贴在佝偻的背上。 

 后方,原本堆满杂物的角落被清理出来,架设了几条极其简陋的“流水线”。王晓军穿着不太合身的洁净服(依旧是防疫站淘来的,但这次多备了几套)。 

 正站在一台新添置的、嗡嗡作响的二手离心甩胶机前,眼睛死死盯着旋转的硅片,手里捏着秒表,嘴唇无声地翕动计数。 

 旁边,几个女工戴着放大镜,在强光台灯下,用细如发丝的钨钢探针,屏息凝神地对刚蚀刻完的硅片进行人工目检,动作轻微得如同绣花。 

 整个仓库,像一台被强行注入狂暴动力的、濒临极限的老旧机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改造设备的金属撞击声、焊接的滋滋声、电机的嗡鸣声、甩胶机的离心声、工人急促的指令和喘息声…… 

 汇成一股巨大而混乱的声浪,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和神经。 

 这是将“土法炼钢”推向极致的疯狂!用特批的经费买来的关键“新零件”,强行塞进老设备的躯体里,试图榨取它最后一丝潜力,支撑起一条脆弱得如同蛛丝的量产线! 

 “秦工!三号炉温控还是不稳!新装的探头数据跳得厉害!”一个负责调试扩散炉的老师傅抹着汗喊道,声音带着焦躁。 

 “查接地!查信号屏蔽!所有线缆用铜箔包起来!再不行,用老周那个‘土温控’方案,手动微调补偿!”秦浩头也没抬,眼睛死死盯着乒乓球桌上摊开的一张巨大而复杂的《“东星一号b”量产工艺流程与关键控制点图》,手中的红蓝铅笔飞快地在几个标红的环节做着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