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项目放在益北市最好(第2页)

 陆辰熙也怕弄巧成拙,让周悦琳出丑,急忙对萧云飞说:“萧总,省城东边有条大清河,以前的时候被称为盐河,您听说过没有?” 

 萧云飞摇着头说:“没有听说过,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大清河之所以被称为盐河,是因为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益北一带生产的盐,就是通过这条河运输到省城,然后在转运到内地几个不产盐的省。” 

 “原来如此。” 

 萧云飞颔首道。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清河上逐渐修建了一些拦河坝,后来这条山南的黄金水道就被阻断了,但是靠近入海口的几十公里,依然还能通航。” 

 “这个跟我们要投资的项目有什么联系?” 

 萧云飞很感兴趣地问。 

 “联系非常大。” 

 陆辰熙侃侃而谈,“我看了山南化工要投资的这个项目的资料,企业投产后,生产的化工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向国外销售。” 

 “据我了解,危化品是需要专门的码头装船运输,而天津港有这样的专用码头,所以我猜想这个项目生产出的产品需要运输到天津港才能装船销往海外,是不是这样?” 

 常进急忙说:“陆主任说的不错,我们这个项目生产的产品的确需要运输到天津港码头。” 

 “周市长为这个项目挑选的厂址就紧靠在大清河边,目前从北洼镇到入海口可以通航五千吨级的货船,如果用挖泥船将河道进行疏通,万吨级的货轮可以从北洼镇首达天津港。” 

 “在所有的运输中,水运的费用是最低的,所以把这个项目放在北洼镇,等到投产后,又会省下一大笔运输费,增加企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