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股份制改革(第2页)

 更令人振奋的是,柳青被邀请参加国家农机产业政策研讨会,位置仅次于几位部级领导。 

 研讨会上,柳青系统阐述了国企改革的“红星模式”:技术创新驱动、职工持股激励、市场化运营。 

 他的发言引起热烈讨论,不少观点被直接采纳进政策草案。 

 “柳青。”主持会议的副总理亲切地说,“你们红星厂的经验很有价值。中央决定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希望你们能多带带其他企业。” 

 回程的火车上,柳青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思绪万千。 

 前世记忆中,农机工业在外资挤压下举步维艰,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复苏。 

 而现在,历史已经改变——红星厂不仅活下来了,还成为国企改革的标杆。 

 “厂长,看报纸!”同行的刘大山兴奋地递过一份《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赫然是《坚定走自主创新道路——红星机械厂改革调查》。 

 柳青轻轻抚摸报纸,目光落在最后一段: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方向正确,办法总比困难多。红星厂的经验表明,工人有能力创造世界一流的技术,的国企改革一定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远处,朝阳正冉冉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 

 下一步他就需要再推动股份改革了,这件事本来应该要等到八年后,但是他既然已经重生了,那么做一头领头羊没什么不好。 

 起码能够让各地发展再快一些。 

 半年后。 

 红星厂礼堂内,柳青的声音在扩音器里带着轻微的电流声:“……经省体改委批准,我厂将作为全省首批试点,进行股份制改革探索。职工可以自愿认购股份,成为工厂的主人……” 

 台下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变大。 

 柳青看到前排几个老工人皱起眉头交头接耳,后排的年轻工人们则一脸茫然。 

 他提高音量继续解释:“股份制不是变卖国有资产,而是让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共享发展成果……” 

 “柳厂长!”老工人王铁柱突然站起来,粗糙的大手攥着一张传单,“这上面说股份制就是私有化,是要我们工人买断自己的饭碗,是不是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