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竟然连着古窑遗址?(第3页)

 "胡闹!怎么能为了发展经济,想着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铲了?" 

 杨守诚甩开手,放大镜几乎贴到塌陷处的灰白土层,"这是正德年间官窑才用的糯米灰浆!" 

 他颤抖着从公文包抽出本泛黄图册,"你们看这《天工开物》的插图!" 

 泛黄的线装书上,明代工匠正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灰池。 

 晒谷场上忽然飘起炊香,王寡妇掀开蒸笼喊道:"给专家下碗酒酿圆子!" 

 陈永年突然举起摄像机:"杨教授,如果这里是古窑遗址,我们的砖厂……" 

 "共存!要共存!"杨守诚的放大镜突然对准赵二狗手里的琉璃砖,"你们这改良配方烧出的釉面,和嘉靖年间的琉璃瓦成分相似度超过80!" 

 林小雨抱着测温仪挤 进人群:"杨老师,我们发现窑基渗水,所以可能要重建这古窑的排水系统" 

 "这就对了!"老教授激动得眼镜滑到鼻尖,"当年工匠利用地下水脉调节窑温,你们看这禹王图标注的暗渠走向——" 

 他突然顿住,放大镜停在县志某处:"光绪年间的洪水记录显示,古窑遗址应该还连着个北宋民窑!"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柳青迅速翻开县志,仔细对照着杨守诚所指之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不仅要修复明代官窑,还得找到北宋民窑的遗迹。” 

 吴村长在一旁抽着旱烟,眉头紧锁:“这可咋办?咱们既要保砖窑,还得保护古窑遗址。” 

 马科长这时也顾不得许多,急忙表态:“县里一定全力支持你们砖窑的,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会倾囊相助!”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晒谷场上的人群也越发热闹起来。 

 王寡妇端来了热腾腾的酒酿圆子,给专家们驱寒暖身。 

 赵二狗则领着几个青壮汉子,沿着杨守诚教授的指引,开始寻找北宋民窑的遗迹。 

 林小雨抱着测温仪,在窑口废墟上仔细监测着温度,确保不会发生二次坍塌。 

 柳青则站在一旁,陷入沉思,这一世的发展,已经完全超过他之前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