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亚空间地理(第2页)
与杨海移类似,秦桓教授也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如果你们听这门课的时候,我身上己经发生了某种不幸——你们仍然可以尝试发邮件给我。或许会收到来自亚空间的回复呢?”
这个笑话过于地狱,大家一时不知道当笑不当笑。
这时候屏幕上飘过一行弹幕:“各位密大的同学好。我们初学连山学,今后可能需要经常叨扰请教,提前谢过了。”
众同学赶紧掏出手机,拉开课程旁听列表,显示的都是一串乱码一样的用户名,也就是传说中的“赛博同学”。
在大家都习惯用“哈啰哈啰”来打招呼的时候,冒出这么书面或者说官方的弹幕,气氛一下子就严肃起来了。
大家开始思考:要不要回条弹幕呢?回什么?谁来回?
然后回复的时机就在思考中过去了。
众同学:……
秦桓教授:“《亚空间地理》这门课,最主要的研究材料,就是《山海经》。所有的研究都基于一条假设:《山海经》记载的水文地理,就是亚空间。如果这一假设不成立,那么所有的研究都要推翻,这一点必须提前申明。”
“至于《山海经》为什么能够如此详实地描述亚空间,目前有两种假说:一种是‘梦游神国说’,即《克苏鲁旧约》的说法,通过梦境的‘痴愚护佑’链接亚空间的人,醒来后把梦境记录下来;另外一种是‘鬼神纪元说’,即西周以前是鬼神的时代,亚空间与现实是一体的,《山海经》是对上古的客观描述。”
“《山海经》地理有明显的模块化特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这同样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受限于上古时期的交通,另一种是亚空间的‘不连续性’,或者说,亚空间的连接方式与实体空间是不同的,往北一首走未必能抵达北海,往西一首走也未必能抵达大荒。”